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01697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和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响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提问有多种形式,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正确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开展智力、培养能力。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提问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提问这一教学方式看起来似乎比较容易实施,然而真正要做到有效而且高效,却并不是一件简单易做的事情。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十分重视启发式

2、教学,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课堂提问的精髓实际上正在于此,什么时候该提问,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提问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我结合教学实践粗略地谈几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艺术。一、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直接提问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提问形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或者引申处等地方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和“要害”处,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分量,又要做到难易适度,这样就有利于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在此根底上,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

3、讲解某历史事件时根本上都会采用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的顺序,在这三局部的讲解过程中就都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简单一点说也就是直接提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二、激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反面提问这是教师“反其道而行之”,从问题相反的层面或者相反的角度甚至其他角度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到“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这时教师便可反问:如果林那么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作答,有的学生说禁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如果没有

4、禁烟这个借口他们也可以找出别的什么借口,或者干脆就直接发动侵略战争了。也有的学生讲这是由当时国际和国内复杂多变的局势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可以进一步提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侵略者蓄意要以此来翻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把中国彻底地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这场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呢(中国禁烟。)这样连续的反问可以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透彻地分析问题。三、增强直观性和历史表现的观察提问为了增强教材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良好的历史表象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教学的手段。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讲解下使学生向逻辑思维转化,从而

5、找出规律和强化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可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的一段录像或视频,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浓烈的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会向右倾斜上升这说明致远舰虽然屡次中了敌弹,但仍是顽强坚持战斗,宁可粉身碎骨,葬身大海,也要开足马力撞向“吉野”舰的英雄壮举。教师接着再追问:为什么致远舰没有撞到“吉野”舰而反中了鱼雷呢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是致远舰的制造技术没有“吉野”舰先进,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凸显主题的情境提问这是教师利用激越高昂的情感、字字珠玑的艺术语言,或者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衬托气氛,凸显主题,使历史事件或者历

6、史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地再现,创设一种意境,以此强化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教育。例如,在讲著名维新派人物谭嗣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神态,用毫不畏惧、铿锵坚决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根底上再提问:谭嗣同、李大钊等为什么敢于斗争,视死如归呢教师学生答复后,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抱负、志向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是因为他们坚信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一切反动派终究是要灭亡的,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五、提高学生认识程度的判断

7、提问根据史实,引导指点,把学生的认识程度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开展规律的高度上,从而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比方,科学论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一个真理论断是从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判断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的历史事实,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要答复这样几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欲把中国带向何处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政治力量都无法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

8、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与外延认识的比照提问这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加以比照,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如,在商鞅变法时,可提问学生“废”和“立”各是什么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建立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的世袭制,建立耕战之功,重视农业生产的新风。建立县制: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除与一建立的比照提问,既使学生掌握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又使他们认识到了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变法的意义和性质。七

9、、提高学生鉴别能力的类比提问将有相关意思的一些历史知识归类后进行比较,在提问中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大有裨益。比方,将两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教师的提问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战争的结果中进行,让学生答复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最后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开展,使得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这样的类比提问昭示了历史开展的深度。此外,如果将东西方古代几位著名的家孔子、老子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类比提问,可以彰显历史开展的广度。八、培养学生变通

10、能力创新精神的扩散提问针对一个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提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整合与掌握知识,这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提问形式。这种扩散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创造精神。如,教学明治维新,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根本内容后,教师提出:如何正确评价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重大影响比较一下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为何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如此一题多问,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牢固掌握根底知识的同时,又懂得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问有多种形式,但必须遵循一个原那么: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运用何种提问的方式,都始终要围绕着这个宗旨进行。参考文献:1金兆祥,韦玉.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2022.11.2魏授章.历史课堂教学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J.历史教学,202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