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01334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一、 课程性质和地位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 主干课程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代与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与临床检测的意义。本大纲为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着重于对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体液中生化组分的变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生化诊断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学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阐述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

2、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容上注重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紧密联系学科新进展,动态修订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作为最终目的。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总学时140,其中

3、理论68学时,实验72学时。四、教学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容序次教学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代紊乱3第三章糖代紊乱3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紊乱5第五章诊断酶学6第六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紊乱2第七章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3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4第九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4第十一章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2第十二章骨代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4第十三章红细胞代紊乱4第十四章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4第十五章神经疾病的代紊乱2第十六章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4第十七章体液肿瘤标志物4第十八章自由基与代紊乱4第十九章遗传代性疾病的基因诊断3第二

4、十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3第一章 绪论目标要求: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教学容:1、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3、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1)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2)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3)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4、实验室基本测定技术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第二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氨基酸代紊乱,血浆蛋白质的参考值围。2、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3、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掌握血浆TP和Alb参考值围。4、掌握嘌呤核苷酸代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教学容:1.体液蛋白质及其代紊乱(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分类。(2)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3)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与临床意义(前白蛋白、白蛋白、1-抗胰蛋白酶、1-酸性糖蛋白、 1胎儿球蛋白、结合珠蛋白、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 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2、氨基酸代紊乱(1)苯丙酮酸尿症。(2)酪氨酸血症。(3)含硫氨基酸分解代紊乱。(4)氨基酸与临床营养。3、 嘌呤核苷酸代紊乱嘌呤核苷酸代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4、蛋白质及氨基酸检测(1)血清(血浆)TP和Alb

6、测定。(2)血清蛋白电泳。(3)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4)氨基酸测定。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第三章 糖代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低血糖症的分型。2、了解糖代先天性异常的种类。3、熟悉糖的重要生理作用。4、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其浓度的调节、糖尿病(DM)的定义及分型、主要代紊乱及实验室检测(以血糖、尿糖、OGTT为主,其他指标熟悉)。教学容:1、血糖及其浓度的调节 (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激素和肝的调节作用。2、糖尿病(1)糖尿病定义与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糖尿病的主要代紊

7、乱:糖、脂、蛋白质代紊乱及并发症(急、慢性)。(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尿糖、OGTT、GHb或果糖胺、酮体、C肽、胰岛素、乳酸和丙酮酸测定。3、低血糖症(1)空腹性低血糖。(2)刺激性低血糖。4、糖代的先天异常。(自学)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第四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血浆脂代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2、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载脂蛋白ApoAI、ApoB100的主要功能及脂蛋白LDL受体代途径、脂代有关酶类(以LPL、LCAT为主)的生理功能、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3、掌握脂蛋白代(外源性脂质代:CM

8、是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形式,源性脂质代:VLDL和LDL代、HDL代)、脂蛋白代紊乱(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粒、变性LDL、B型LDL、Lp(a) 。教学容:1、血浆脂蛋白结构与受体2、脂蛋白代3、神经鞘质代4、脂蛋白代紊乱5、脂蛋白代紊乱与动脉硬化6、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与治疗7、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5学时第五章诊断酶学目标要求:1、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命名、分类及编号、酶促反应动力学。2、熟悉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测定的方法及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掌握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常用

9、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教学容:1、酶的概念与特征(1)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2)酶的催化作用机制(3)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2、血清酶(1)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去路。(2)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3)血清酶的生理变异3、酶促反应动力学4、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5.酶的免疫化学测定6.同功酶和亚型测定7.工具酶及其临床应用8.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功酶及亚型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第六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紊乱目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量元素的种类、代特点及功能;掌握主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代特点;熟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在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有害微量元

10、素的临床意义。教学容:1. 重要微量元素的代、生化作用及临床意义2. 维生素的代、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3.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第七章 体液平衡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血气分析仪原理及结构。2、熟悉正常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钾、钠、氯测定(ISE)及方法学评价。3、掌握体液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判断和临床病例分析,掌握AG的定义、计算及临床意义,掌握钾、钠、氯及常见血气分析指标的参考值围。教学容:1、体液平衡2、体液平衡紊乱3、体液钾钠氯测定 4.血气分析5.酸碱平衡紊乱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第八章 肝

11、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标要求: 1、掌握:胆红素代、胆红素的种类与理化性质及与黄疸形成的关系、黄疸的分类与实验室鉴别试验;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临床意义; 2、熟悉:肝的生物转化类型及临床意义。生物转化与排泄相关的肝功能试验。胆汁酸的组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乙醇性肝损伤的生物化学;肝硬化的生物化学;肝昏迷的生化机制。 3、了解:肝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胆石症的生物化学变化;肝癌的生化机制。教学容:1、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2、肝的生物转化功能。3、胆红素与胆汁酸代及其异常4、肝病的生物化学代紊乱5、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6、肝功能检查项

12、目选择原则与评价。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标要求: 1、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3、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 4、熟悉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教学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1)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2)尿液的生物化学检查 3、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评价。(1)血、尿中尿素测定。(2)血、尿中肌酐测定。(3)血、尿中尿酸测定。4、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目

13、标要求掌握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了解急性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教学容1. 概述2.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3.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4.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第十一章 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目标要求 掌握胃肠胰腺正常生理功能、代调节,胃肠胰腺疾病的临床生化改变,了解胃肠胰腺疾病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容1. 概述2. 病理生理3. 生化检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第十二章 骨代异常的生化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钙和磷的代及调节

14、。2、掌握钙和磷代紊乱。3、了解镁代及其异常。4、掌握骨代的临床生化标志物。5、掌握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无机磷的检验及其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6、熟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的临床生物化学。7、熟悉钙和磷及骨代调节激素测定。8、熟悉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的测定。教学容:1、钙、磷、镁代及其调节。2、钙、磷、镁代紊乱3、骨代异常的临床生物化学。4、骨代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三章 红细胞代紊乱目标要求:1、 掌握血红蛋白代异常及其相关疾病。2、 熟悉红细胞结构与功能。3、 熟悉红细胞的代。4、 熟悉正常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5、 熟悉溶血机制。6、 熟悉红细胞代异常的检测。7、 了解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教学容:1、 红细胞结构与功能概述。2、 成熟红细胞的代。3、血红蛋白代紊乱。(1)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2)血红蛋白运氧机制。(3)血红蛋白代异常及其相关疾病。4、溶血机制。5、自由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