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五柳先生传1 .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01105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五柳先生传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 *五柳先生传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 *五柳先生传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 *五柳先生传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 *五柳先生传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 *五柳先生传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五柳先生传1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讲学稿设计理念及教学简析溧水东庐中学 赵艳鸣课前思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备课新模式,但对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的研究,永远没有止境。使用讲学稿,我们必将面对教学中的许多新问题。 譬如:讲学稿是教案、学案的合一,课前就发给了学生,那我们的导入和情境创设的设计如何更加有效,才能让学生进入课堂很快兴奋起来。譬如:讲学稿的编排一般按教材的顺序编排,而我们使用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是否一定要偱此顺序,可否另选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精彩的课堂往往能让人有爬山的感觉。由此我们推想,课堂上师生要交流探究的问题是否一定要全部在讲学稿中呈现?能否采用围城打援的

2、办法,留一些精彩在课堂中动态地抛出?再如:为了避免有些教师把使用讲学稿的课上成在一个平面上滑行的习题讲解评析课,教师如何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下面是本人把讲学稿同讲学稿的设计意图以及使用这份讲学稿的课堂教学分析结合起来,也许能引发我们对讲学稿的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东庐中学语文师生共用讲学稿课题:五柳先生传 课型:新授 执笔:赵艳鸣审核:东庐中学语文组 时间:2016-3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造、辄、曾不、晏如”等词语意思,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学习重难点:

3、1、 结合文中语句,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2、 理解文中多处运用否定句式的作用。学法指导:本文篇幅较短,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生动。学习本文应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重要文言词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再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籍贯、姓字、思想品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语句,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文中富有深意的句子,体会五柳先生高尚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读准课文字音: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好读书( ) 性嗜( )酒 造饮辄尽( ) 短褐穿结( )曾( )不吝( )情去留 箪( )瓢( )屡( )空 颇示己志(

4、) 衔觞赋诗( ) 黔娄( )( )其言兹( )若人之俦( )乎 欤( )(二)、读准文句节奏:友情提示:.、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因/以为号焉)、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常/著文章自娱)、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谓语与宾语间要停顿。(如:好/读书)、四字句一般为两字一停顿。(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其它:要根据相应的词义和句意停顿。请根据以上“友情提示”试给下列句子标出节奏与停顿。(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标两处)(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标两处)(3)曾不吝情去留。(标两处)(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标两处)(5)其言兹若

5、人之俦乎(标一处)(6)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标两处)(三)、疏通文句大意:1、结合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加点字词,并试着写出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 请尝试着用自己的话疏通文章内容,把你不能够准确把握意思的字、词、句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后,试着用原文的语句完成下列表格。主要方面课 文 相 关 语 句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五)、课前请搜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诗

6、作,并简要介绍传记的特点,请将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后,摘抄在下面的空白处!二、研读探究(一)研读课文,思考: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说,本文是陶渊明的自传,你同意吗?(二)回读体味妙句:本文为什么多处用了否定句式,怎样理解其深层用意?三、巩固拓展(一)阅读、比较下列三段选文,回答文后问题。【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7、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

8、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便欣然忘食 并怡然自乐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

9、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二)课外阅读陶渊明的作品,感受他作品的魅力以及人格魅力。四、总结反思:教(学)后记五柳先生传讲学稿设计意图及教学流程分析:一、学习目标的定位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人物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语言凝练,多用否定句式,共涉及9个“不”,在谈到本文时,著

10、名作家、大学者钱钟书先生曾说:“以不字为一篇眼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同时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造、辄、曾不、晏如”等词语意思,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语句,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其中,学习重点是“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结合文中语句,了解五柳先

11、生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学习难点是“理解文中多处运用否定句式的作用”。二、讲学稿的编写设计及目的说明根据以上目标定位,我设计了五柳先生传讲学稿,共有三大部分构成:(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二)、学法指导;(三)、学习过程。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直接呈现给学生,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准确把握方向,学有所依;设计“学法指导”这个环节是为了给学生课前的自学指路,充分发挥讲学稿在自学中的导学功能;学习过程这一版块又按学生学习的时段,具体分为预习导学、课堂探究、巩固拓展三个阶段:预习导学阶段,共设置了六道导学题,分别在字音、字义、句读、文句理解、整体初步感知课文、文学常识及背

12、景资料的收集方面提了一些要求,目的是为了帮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文言文的习惯,把握规律,落实双基,为课堂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作准备;课堂探究阶段,我针对学习重点、难点只预设了两个主问题,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课前预习时可提前思考,如果主问题过多、过细、过碎,很可能肢解课问,课堂教学琐碎、零乱,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讲学稿的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一组比较阅读,一篇是桃花源记的选段,一篇是五柳先生的选段,还有一篇是晋书中对陶渊明的介绍,以此来达到对旧知的回顾,对新知的迁移延伸,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素养。三、优化教学流程策略简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讲学稿这个载体和拐杖,课前

13、布置学生根据讲学稿的指导,认真预习课文,反复地诵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词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找出有关人物籍贯姓字、思想品格、兴趣爱好及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完成表格填写,初步扫清阅读障碍;并提出疑难问题写在讲学稿预习导学的空白处,便于课堂上交流解决。这些工做的目的是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做铺垫、搭梯子。上课前,我通过批改学生的讲学稿了解、把握学情,进行课前二次备课:调整教学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步骤,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读懂文句意思,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由谈话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一下本文的传记文体。给学生两分钟时间交流批改过后的预习导学,让学生发现错误,以便

14、课堂上投入更多的关注。接着由学生结合讲学稿提出易错读音及易错停顿,扫清初读障碍。再结合学生讲学稿中字义和句意的完成情况以及字词句意的质疑,由教师整理出一些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子,让学生当堂解释和翻译,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第二环节:研读品析 在学生充分预习,了解文章大意、认真填写预习题中的表格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按:读 (选用文中句子)我看到了一个 的五柳先生,因为 (理由)。 来谈谈对五柳先生的看法。(先自由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通过品味文章中的句子来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品味出他身上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就“好读书,不求甚解”及“箪瓢屡空”等难点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在这一品析过程中,读也是贯穿始终,通过品读来感受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并且在这其中还要归纳出文章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其实也是变换方式地检查预习导学第4题。 接着分析文章多用否定句的深层用意,得出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高尚情操。当然,这一问题较难,我运用小组讨论法,适当点拨法,并且还用幻灯片的方式补充文学家们对“不”字的看法,以帮助学生对本文这一大写作特色的理解。紧接着,简要介绍“赞”语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