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00714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教学辅导).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教学辅导(1)第一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但是,其中生产始终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就生产和交换的关系而言,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交换,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就有什么样性质的交换,交换的规模和方式也都取决于生产。 但是,交换并不是消极的因素,它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够推动或延缓生产的发展。而且交换的发展还有着它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对外贸易是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是这种交换和生产的辩证关系。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出现以后,随着商品流通扩大,并

2、超出国家的界限,就产生了对外贸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无论从劳动力、从资本或是从市场来看,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同历史的国际贸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各国地外贸易的发展规模,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3、具体来说,对外贸易的作用有:(一)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二)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三)可以阻止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四)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三、二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总的变化超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基本上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四、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最基本变化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地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需着重了解。另外,二战后制成品贸易和初级产品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七十年代以后,军火贸易日益商品

4、化。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原因对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原因的分析,是国际贸易理论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其中古典经济学家也是从国际分工出发来进行分析的。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国经济的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就形成国际分工。如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

5、础,国际分工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二、国际分工发展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的开始,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产生的萌芽阶段。地理大发现后,主要进行掠夺性的贸易,用暴力等超经济强制手段,将新发现的地区卷入国际贸易的行列,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在它的准备时期,从生产力看,只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世界市场虽已出现,但远未形成。(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从产业革命开始到

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 在这一阶段,欧洲殖民强国是通过比较和平的贸易方式,以大机器工业产品的低廉价格和运输工具改革后的低廉运费,作为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作为破坏外国的手工业生产,从而强迫外国使之成为自己的原料产地的武器。(三)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应用以及钢铁、化学和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最后30年里,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国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本时期,各国之间的贸易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多边贸易关系,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不断

7、发展和日益深化。(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战后的国际分工由各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成为各国间的部门的内部的分工。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影响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还有自然条件、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等因素。四、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两重性一方面,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它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分工又具有剥削、掠夺和不

8、平等的性质。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国际分工的深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快于世界生产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二)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三)国际分工的深化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四)国际分工的深化也制约着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的变化。六、绝对成本理论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因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是各种分工中的最高形式,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七、比

9、较成本理论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这一原则说明,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八、要素禀赋论俄材认为,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主要是由于: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生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九、产业内贸易理论其基本的论点是:(1)产品的差别是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差别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品质、档次有差别的垂

10、直型产品;另一类是效用基本一样,但款式、牌号有所不同的水平型产品。(3)差别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价格取决于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嗜好,其中收入水平的差异引起垂直型产品的需求变化,消费者嗜好的不同引起水平型产品的需求变化。决定供给的因素是厂商的规模经济和垄断利润。(4)同一产品的贸易是由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的不同引起的。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国际分工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通过国际贸易,对参加分工和贸易的国家会带来好处。但是,由国际分工所产生的贸易利益在各国间将如何分配,这是国际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又一重要基本问题。马

11、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对此作了回答,并指出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西方经济学家则用相互需求原理进行解释,并提出了贸易条件这一概念。 二、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及形成的原因在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就是不相等的国际价值量的交换,它应当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1、它是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的结果,或者相反。2、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3、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垄断。三、相互需求原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时提出的。他在运用比较优势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国际贸易中商品实际的交换比例,即均衡的交换比例,也就是总进口

12、和总出口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交换比例,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的交换比例就越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就越有利,反之,如果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的交换比例就越是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交换比例对外国就越是有利。四、贸易条件的概念、种类及计算公式。五、世界市场上价格的种类世界市场价格按其形成条件和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2、垄断价格;3、国家垄断价格和管理价格;4、转移价格;5、国际商品协定

13、下的协定价格。六、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基本因素(一)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二)货币价值的变化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三)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1、垄断和竞争;2、经济周期;3、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4、其他,如自然灾害、战争、政治动乱、投机等。国际贸易教学辅导(2)第四章 对外贸易政策在理论上,自由贸易理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在实践中,自由贸易政策只在很短一段时间,在少数国家内实行。大多数国家在长时期内普遍采用的是保护贸易政策。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策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

14、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也受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国家对对外贸易不加干预和限制,让商品自由进口和出口。自由贸易这一思想首先是由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围绕谷物法的问题半争了几十年,

15、1846年,谷物法废除,自由贸易政策取得了胜利。 斯密,特别是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前提。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就是国家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商品的进口或管制商品的出口,干预对外贸易,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生产。 保护贸易政策最早实施是在18世纪末的美国和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它的理论基础是由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根本缺点在于宣扬世界主义而忽视各国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应当制定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理论和政策。他主张为保护国民生产力而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但李斯特主张的保护贸易,并不是无条件的保

16、护,而是对某些需要保护的幼稚工业才给予保护四、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它同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是:它不是保护国内幼稚工业,而是保护高度发达的垄断工业,以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它不是消极地防御外国商品的侵入本国市场,而是采取种种奖出限入措施,加紧对外扩张,以占领国外市场,它不是保护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可见,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极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以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作为它的理论基础的。五、贸易自由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放宽了进口限制,在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倾向。所谓贸易自由化,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采取的逐步降低关税和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