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00502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2011秋专升本心理学作业答题纸第一次作业:单选:3多选: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起伏性和集中性 C:指向性和选择性 D:调节性和集中性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B A:最小可觉差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 3、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著名概念是 D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关键年龄 C:人为的发展 D:最近发展区 4、无多选5、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又分为ACD A:首要特质 B:根源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6、试论述智力三元论。答:美国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

2、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既智力在内的成分,这些智力成分和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响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

3、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成分亚理论与个体的内部世界相联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 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情境智力。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智力情境下可产生不同的智力行为,同时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但不决定智力高低。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对智力三元理论的评价: 优越性:从主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

4、力的影响;涉及的经验水平认为智力的多少影响智力的测量;为编制较为理想的智力测验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在真实性、功能性这两个传统测验中的缺陷得到弥补。 缺陷:缺乏对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的深入描述和探索。第二次作业:1、 什么是马赫带(mach band),如何解释?答:马赫带(Mach band)186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 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马赫带现象即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的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所谓“马赫带效应(Mach ba

5、nd effect)”是指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的条纹,马赫带效应的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2、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答: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于语言对客观现实反映的高级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在所有心理反映的形式中居于最高层,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现象。根据意识水平的可控与否,可分为(1)可控的意识水平 (焦点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2)不可控的意识水平 (非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单选:4多选:11、连接人脑两半球的是(B) A:小脑 B:胼胝体 C:网状系统 D:

6、丘脑 2与运动协调,以及某些高级认知功能有关的是( D) A:中脑 B:延脑 C:大脑 D:小脑 3 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时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这种现象是( A) A:自主运动 B:运动后效 C:诱发运动 D:动景运动 4 小明在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这是(C) A:持续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分配性注意 D:随意后注意 多选5 以下属于人的内部感觉的有( ABD ) A:动觉 B:平衡觉 C:温度觉 D:内脏感觉 第三次作业: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独自进行实验

7、,持续数年之久。他选用大量的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这种无意义音节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实验采用重学法检查识记效果。他的实验结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较多,以后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他将自己的研究结果绘成了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简述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答:188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情绪变化是人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感知的理论。詹姆斯看来,情绪只是对于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乎是身体的。几乎就在詹姆斯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就是1885年,丹麦的生理学家卡尔兰格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

8、与詹姆斯的理论基本相同的情绪理论。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情绪就是对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后来,人们把它合在一起称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一百多年来,后人对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不断地提出批评,但是这一理论却一直持续至今,仍然受人们关注。至少关于生理变化与情绪的密切关系的原理是毫无疑问地被普遍认可的。后来的研究一方面逐渐纠正和弥补了它的某些片面和不足,另一方面又在情绪与生理的关系方面进一步获得新的证据和新的发展。詹姆斯兰格的理论则是提醒我们要看到情绪变化与生理变化之间是相互关系。这一理论对促进我们深入地理解情绪心理的本质,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单选:4 1、一个戴过

9、眼镜的人在换了一副新眼镜后开始会不习惯,过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消失了,这是 B A:知觉恒常 B:知觉适应 C:知觉选择 D:知觉整体 2、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C A:回忆 B:编码 C:再认 D:储存 3、采用一定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A A:爬山法 B:算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逆向搜索法 4、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倒U型曲线 B: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C: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D: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有逐渐上升

10、的趋势第四次作业:名词解释: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2、动机: 动机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原因,可认为动机=需要+目标。单选:4多选:1 1 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是( B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联想 2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米勒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C ) A:48 B:49 C:59 D:58 3 梦境一般出现在哪个阶段( D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快速眼动阶段 4 自我功效理论的提出者是(B ) A:维纳 B:班杜拉 C:托尔曼 D:赫尔 多选5 以下属于能力的因素说的有( ABC) A:独立因素说 B:智力多元理论 C:二因素说 D:三维结构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