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00358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从理论设想变为现实,主要是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技术方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构建各种载体、克隆及分析目标基因。所以对疾病能够深入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了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随后于1990年美国实施了第一个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临床试验方案。可见,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范例。 基因诊断 o 基因诊断的含义 传统对

2、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以疾病的表型改变为依据,如患者的症状、血尿各项指标的变化,或物理检查的异常结果,然而表型的改变在许多情况下不是特异的,而且是在疾病发生的一定时间后才出现,因此常不能及时作出明确的诊断。现知各种表型的改变是由基因异常造成的,也就是说基因的改变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基因诊断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分析受检者的某一特定基因的结构(DNA水平)或功能(RNA水平)是否异常,以此来对相应的疾病进行诊断。基因诊断有时也称为分子诊断或DNA诊断(DNA diagnosis)。基因诊断是病因的诊断,既特异又灵敏,可以揭示尚未出现症状时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状态,从而可以对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及某种

3、疾病的易感者作出诊断和预测,特别对确定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个体或产前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的检测具有指导意义。o 基因诊断的原理及方法 (一)基因诊断的原理疾病的发生不仅与基因结构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其表达功能异常有关。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就是检测相关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功能特别是RNA产物是否正常。由于DNA的突变、缺失、插入、倒位和基因融合等均可造成相关基因结构变异,因此,可以直接检测上述的变化或利用连锁方法进行分析,这就是DNA诊断。对表达产物mRNA质和量变化的分析为RNA诊断(RNA diagnosis)。(二)基因诊断的方法基因诊断是以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molecul

4、ar hybridization)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多种方法,同时配合DNA序列分析,近年新兴的基因芯片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很有用的基因诊断方法。 DNA诊断 常用检测致病基因结构异常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斑点杂交:根据待测DNA 样本与标记的DNA探针杂交的图谱,可以判断目标基因或相关的DNA片段是否存在,根据杂交点的强度可以了解待测基因的数量。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 ASO probe)杂交:是一种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根据点突变位点上下游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约19个核苷酸长度的片段,突变的碱

5、基位于当中,经放射性核素或地高辛标记后可作为探针,在严格杂交条件下,只有该点突变的DNA样本,才出现杂交点,即使只有一个碱基不配对,也不可能形成杂交点。一般尚合成正常基因同一序列,同一大小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正常探针。如果受检的DNA样本只能与突变ASO探针,不与正常ASO探针杂交,说明受检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发生这种突变,为突变纯合子;如果既能与突变ASO探针又能与正常ASO探针杂交,说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另一条染色体上为正常基因,为这种突变基因的杂合子;如果只能与正常ASO探针杂交,不能与突变ASO杂交,说明受检者不存在该种突变基因,如图21-1所示。若与PCR方法联合应用,即PC

6、R/ASO探针杂交法(PCR/ASO probe hybridization),是一种检测基因点突变的简便方法,先用PCR方法扩增突变点上下游的序列,扩增产物再与ASO探针杂交,可明确诊断突变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此法对一些已知突变类型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诊断很方便。也可分析癌基因如H-ras和抑癌基因如p53的点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分析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因其序列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所形成的构象不尽相同,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速度就不同,若单链DNA用放射性核素

7、标记,显影后即可区分电泳条带。一般先设计引物对突变点所在外显子进行扩增,PCR产物经变性成单链后进行电泳分析。PCR/SSCP方法,能快速、灵敏、有效地检测DNA突变点,如图21-2,此法可用检测点突变的遗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以及点突变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限制性内切酶图谱(restriction map)分析,如果DNA突变后改变了某一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使原来某一识别位点消失,或形成了新的识别位点,那么相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长度和数目会发生改变。一般基因组DNA经该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再做Southern印迹,根据杂交片段的图谱,可诊断该点突变,如图21-3所示。如果用P

8、CR扩增该突变点的外显子,PCR产物经该种酶消化后,进行琼脂糖电泳,溴乙锭染色后可直接观察片段的大小及数目。此法可用于检测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消失的遗传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或基因缺失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症,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遗传连锁分析人群中个体间DNA的序列存在差异,据估计每100-200个核苷酸中便有1个发生突变,这种现象称为DNA多态性。有些DNA多态性可改变某一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因而产生了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在某一特定的家

9、庭中,如果某一致病基因与特定的多态性片段连锁,可以遗传给子代,因此这一多态性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来判断该家庭成员或胎儿的基因组中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见图21-4,此法可用于诊断甲型血友病、苯丙酮尿症、享延顿舞蹈病等。 DNA序列分析对致病有关的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是诊断基因异常(已知和未知)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 RNA诊断 RNA诊断主要是分析基因的表达功能,检测转录物的质和量,以判断基因转录效率的高低,以及转录物的大小。RNA印迹(Northern blot)RNA印迹是检测基因是否表达,表达产物mRNA的大小的可靠方法,根据杂交条带的强度,可以判断基因表达的效率。RT-PCR是一种检测

10、基因表达产物mRNA灵敏的方法,若与荧光定量PCR结合可对RT-PCR产物量进行准确测定。o 基因诊断的应用 (一)遗传疾病现知遗传疾病有数千种,但多数遗传疾病属少见病例,有些遗传疾病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不同,例如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非洲黑色人种发病率高,而囊性纤维化症(cystic fibrosis)常见于美国白色人种,这二种遗传疾病在我国为罕见病例。中国较常见的遗传疾病有地中海贫血、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苯丙酮尿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等。根据不同遗

11、传疾病的分子基础,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诊断,不但可对有症状患者进行检测,而且对遗传疾病家族中未发病的成员乃至胎儿甚至胚胎着床前(preimplantation)进行诊断是否携带有异常基因,这对婚育具有指导意义。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monogenic disease),由于一种或几种珠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类与类珠蛋白不平衡造成的,临床以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及特殊外貌为特征,地贫最常见的有两类:地贫和地贫。地贫(-thalassemias)的分子基础主要为珠蛋白基因缺失,也有部分病例是由于碱基突变造成的。可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方法检测珠蛋白基因的缺失。

12、人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号染色体,长度29 kb,包含7个连锁的类基因或假基因。基因(1及2编码序列相同,仅非编码序列稍有差别,产物相同),该基因簇上有2个EcoRI识别位点,经EcoRI酶解,进行Southern印迹,用标记的基因片段作探针,得到一条23 kb的杂交条带,BamHI识别位点有4个,但只有14 kb片段能与mRNA基因探针杂交,见图21-5。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由于该病患儿二条16号染色体的4个珠蛋白基因均缺失,不能合成链,胎儿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四肢短小,常于妊娠3040周死亡或早产后半小时内死亡。样本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不能显示珠蛋白基因区带,RNA诊断也

13、测定不出有珠蛋白基因的mRNA。缺失型HBH病:由于一条16号染色体上的两个珠蛋白基因均缺失,另一条16号染色体上则缺失一个珠蛋白基因,并缺失3.7 kb长度的DNA片段(右侧缺失型)或4.2 kb片段(左侧缺失型),DNA诊断只产生19 kb长度的EcoRI片段,或10kb BamHI片段。标准型地贫:一条16号染色体上2个珠蛋白基因全部缺失。而另一条16号染色体上具有2个正常的珠蛋白基因,DNA诊断结果,EcoRI和BamHI都出现与正常一样的23 kb或14 kb的条带,但杂交条带的放射性自显影较正常人浅。地贫(-thalassemias)的基因诊断:地贫的分子基础不同于地贫,珠蛋白基因

14、通常并不缺失,而是由于基因点突变或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每一民族和人群珠蛋白基因点突变部位不尽相同,都有特定的类型谱。(二)感染性疾病过去对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的诊断,一是直接分离检查病原体,或者对患者血清学或生物化学的分析。有些病原体不容易分离,有些需经过长期培养才能获得。血清学对病原体抗体的检测虽然很方便,但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抗体,并且血清学检查只能确定是否接触过该种病原体,但不能确定是否有现行感染,对潜伏病原体的检查有困难。对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80年代建立的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对病原体的检测。一般根据

15、各病原体特异和保守的序列设计引物,有的还合成ASO探针,对病原体的DNA可用PCR技术直接检查,而对RNA病毒,则采用RT-PCR。现在市场已经有许多种病原体的测定药盒供应,每一盒包含扩增某种病原体的特异引物,所需的酶以及配妥的各种反应试剂,并附有可行的操作方法步骤。 病毒性感染: 多种病毒性感染都可采用基因诊断检测相应的病原体,如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类病毒、腺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病毒等。最近新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在基因组(RNA)序列确定后,便很快建立了RT-PCR的基因诊断法。 细菌性感染: 可应用基因诊断检测多

16、种致病性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痢疾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绿脓杆菌等。 寄生虫: 恶性疟原虫、克鲁斯锥虫、利什曼原虫、血吸虫、弓形虫等都有基因诊断的方法 其它:如衣原体、支原体、真菌性感染也均用基因诊断。 (三)恶性肿瘤分析一些原癌基因的点突变、插入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易位和抑癌基因的丢失或突变,可以了解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对肿瘤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四)法医学中的应用对生物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传统的方法有血型、血清蛋白型、红细胞酶型和白细胞膜抗原(HLA)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近年来对人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发现,有些具有个体特征的遗传标记可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1. DNA指纹分析(DNA fingerpr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