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984437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四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李凤林单 位路庄小学课题名称教学设计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会感到亲切。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文章内容。通过对16自然段(第一件事)的学习,对“中华不振”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所以在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时会遇到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以文本为依托,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深入感悟,同时,还需要将课外资料引入到学习中,在课内外的结合中,在读与思的结合中,在读与写的结

2、合中,增进理解,感受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词语。2学习第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产生敬佩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复习生字词。租界模范中华不振帝国主义巡警吵嚷惩处训斥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喝彩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18分钟)总结拓展,升华情感(6分钟)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复习生字词。租界模范中华不振帝国主义巡

3、警吵嚷惩处训斥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喝彩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二、课外内结合,理解“中华不振”(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2汇报交流: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采取的策略:(1)对比

4、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应帝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

5、,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1回读伯父说的话。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为突破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垫。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1引读: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

6、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有感情地朗读917自然段。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振兴中华作业或预习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自我评价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课内外信息相结合,突破学习难点,激发学生情感。本课教学中,两次引导学生筛选、提取、运用课前收集的信息帮助课内的学习。第一次交流关于文本社会背景的资料,促进学生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为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原因奠定基础。在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博大胸怀,远大志向后,第二次交流周总理生平的资料,升华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更多地阅读伟人故事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筛选、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课程设计新颖课程教学生动,可以更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理论与生活结合,利于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 评议一单位: 路庄小学语文教学组 姓名:马奎 日期:2014.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