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文体的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598304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文体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类文体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类文体的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类文体的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类文体的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类文体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文体的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知识归纳一、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二、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等。三、散文的线索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

2、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理性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

3、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借物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五、散文的语言特点1 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六、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穿插性材

4、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 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 3结合表现手法考虑结构作用。 答题模式:1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

5、托、反衬了。2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下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3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七、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八、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呈现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6、实丰满。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九、描写手法 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3正面描写:(1)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2)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侧面描写:(1)烘托,烘云托月。(2)正衬、反衬。 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或整个场景

7、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5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 十、表现手法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

8、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动静相宜,相得益彰。 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科普文章知识归纳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就其文体看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

9、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科普文章的文本特点:短小性。它篇幅小,然而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知识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文学性。它常以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科普

10、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科普文章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普文章标题往往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普文章往往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能使科学小品文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一、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11、、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由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等。二、科普文章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等。下定义: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

12、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好处: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好处:使说明内容明确,条理清楚)列数字: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好处:使说明准确无误,科学具体,令读者信服)画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好处: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或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引资料

13、(引用):引用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言、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三、科普文章语言特色 1.准确严谨。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增加可信度;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所举的事例真实可靠。 2.生动形象。善于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3.通俗易懂。多运用口语,借助引用、举例、描写等方法,化深奥为浅显,做到通俗易懂,让读者容易明白。四、科普文章的阅读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

14、思路的句子)。2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科普文章(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阅读时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3分析说明方法科普小品文用得较多的是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阅读过程中,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4体会语言特点科普小品文常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

15、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5提取科技信息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阅读科普文章,又要把它当做散文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1揣摩写作技巧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遗留问题等。2品析文章语言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分析语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感受语言的语体色彩,或口语化生活化,或亦庄亦谐,或雅致,或通俗,或深入浅出;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一般从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角度考虑;三是体悟语言的感情色彩,也就是作者的感情倾向。3体会情感思想许多科普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