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98176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交通部环保要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环境保护综述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1973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28字方针。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1992年8月批准发布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宪法是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根本依据于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保护中占有核心地位。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主要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哥本哈根)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经过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条约、公约和议定书,与国内法同具法律效力。如遇国际条约与国内环

3、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2004年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07年部质监总站又发布了关于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监理中增加施工安全监理和环境保护监理内容的通知158号,使环境保护监理更加适应当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第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一切人为改变生态环境的活动都应符合生态规律。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指氧、二氧化碳和风对生物的作用。氧和二氧化碳

4、的平衡是生态系统能否进行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光的生态作用: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阳光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取营养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变温。公路项目对土壤的影响:路基占地,使沿线的土壤固化,完全失去了土壤的生态功能取弃土场和公路的边坡,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能,使土壤有机成分和生物成分减少或丧失。物候:动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变化,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居住在一定区域或

5、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结构单元。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生态系统:由2部分、4个基本成分组成。2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或称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4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生命系统各种生物按作用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生产者:是利用太阳能等能源,将简单无机物合成为复杂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消费者: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类动物。还原者:亦称为分解者,也属于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路域生态系统:公路项目建成后,随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主的环保工程的实施,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就是路

6、域生态系统。他的范围,应该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约50-70米,长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地带。生态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包材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稳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平衡,而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有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迁地保护主要是建立动物园、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植物园、植物繁育中心;离体保护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将生物体的一部分或繁殖细胞保存下来,以便保护

7、和发展珍稀种群。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保护对象最集中、特点最明显的地带。需要严格保护,属于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是为保护核心区而设置的缓冲地带,一般只允许进行科研观测活动;实验区:在缓冲区外围,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研、教学实习,生态旅游与优势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工作。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碱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米的海滨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种。荒地:大多是因光、热、水等自然条件恶劣,不易进行农林牧业活动,而尚未开垦的土地。他也是相

8、对的,甚至较之农业生态系统,某些荒地的生物多样性更高、结构更复杂、生态系统功能更多。生态恢复: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一般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终极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南到北生态最明显变化的决定因素是温度,从东南到西北,生态条件最明显变化的决定因素是水分,青藏高原生态条件变化最明显的决定性因素是高度。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陆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影响:道路的廊道与风效应迫近效应诱导效应水文影响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1)湿地(2)荒地(3)自然保护区(4)生态脆弱区景观影响;短期影响:

9、施工车辆穿越田间,扬尘四起,可能使庄稼蒙尘,花不授粉施工车辆碾压草原造成草场砂杨,或车道成沟,逐渐形成沟壑为开辟施工辅道和作业场地,要清除地表植被,有可能影响珍稀物种的生长亦会加剧水土流失筑路民工,偷闲行猎,会使公路沿线动物受威胁筑路改变地表排水,会使低地积水高填深挖,隧道等地段,可能影响地下水脉,改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从而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路基开挖或堆填会改变局部地貌挖山弃土弃石,顺坡滑滚,埋压植被河道架桥或填筑路基,施工场地废水溢流,会污染河水施工作业场地固化和水泥、石灰等流失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理化性能。生态恢复与优化的原则: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重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临时占地应不低于原生态

10、功能的原则乡土和归化植物优先,外来物种慎用的原则建设和养护并重的原则。第三章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侵蚀:可分为水力侵蚀、冰川侵蚀、雪融侵蚀、风侵蚀和人为侵蚀。对经济破坏最大的是水侵蚀和风侵蚀。交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侵蚀时期短而集中侵蚀类型复杂,方式多样侵蚀发生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侵蚀区域异大,强度剧烈。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影响: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新的裸露坡面,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变局部地貌和土壤结构,加

11、剧水土流失取土、弃土、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临时工程和临时设施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路面排水不当,引起坡面直至下游冲刷而带来水土流失防波堤等水工建筑物边坡防护措施不当,产生水土流失港口、航道护岸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回填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水土保持法确定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交通建设项目指导方针:预防为主,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积极采用综合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可根据其工程建设特点采取分区分散防治,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工程建设相结合恢复和改善工程范围内及周边影响范围的水土保持设施,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交通建设水土保持管理与地方水土保持管

12、理相结合。水土保持的责任范围: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项目建设区一般指建设主体工程区中的路基路面区、立交区、桥梁区、隧道区、附属设施区等路基防护措施:路基防护方法,一般可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可分为抹面、喷浆、勾缝与灌浆;冲刷防护可分为护面墙、挡土墙、砌石护坡、抛石、石笼等。第四章 声环境及振动环境保护噪声:凡是人们感觉不适、使人烦躁的声音都是噪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声音构成环境噪声污染,除了扰民之外,还必须超过排放标准,二者缺一不可。计量声音的物

13、理量:声功率声强声压分贝(dB)噪声的评价:A声级,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级大小有关,而且也和频率的高低有关等效联系A声级,敏感点的环境噪声评价时,通常用等效连续A声级统计声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4a级,昼间70dB,夜间55dB。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等昼间75dB,夜间55dB。各种打桩机昼间85dB,夜间禁止施工。除了打桩和爆破作业外,其他施工阶段一般施工噪声的达标距离,在昼间约需60m,而在夜间则需200m,甚至更远。因此,大型施工现场的选址,应尽可能离开居民集中点200m以外。噪声与振动的防治:吸声隔声消声消振隔振吸振阻振噪声的控制原则:降低声源噪声辐射控制传播途径接受者防护声屏

14、障高度一般为2-5m,不宜超过5m,外延长度应大于受保护对象到声屏障距离的3倍。声反射结构材料的隔声量应大于10dB,声吸收机构材料吸声系数应大于0.6。第五章 谁环境保护施工期施工废水和地表径流及其特征:临时施工场,主要污染物为SS(悬浮固体)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冲洗废水。主要是指运输车辆定期维护时冲洗车辆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隧道施工废水,隧道施工涌水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桥梁施工废水,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施工船舶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地表径流,在施工中施工场地地表径流所含污染物以泥沙颗粒为主。水体自净的过程大致分三

15、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悬浮固体(SS)等化学水质指标:pH值、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水质标准:I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III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水产养殖区;IV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陆上施工水环境污染主要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体区域的施工应提出限制性要求。(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器可满足处理要求。(4)施工废水通常要采用沉淀池进行自然沉淀处理达标排放,或采用蒸发池收集处置(敏感水体区域)。(5)机修及洗车废水通常采用隔油池进行处理。(6)地表径流保护。一般说来,路面径流水不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地表排水不能直接排入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水产养殖区或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水体,可设置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排放或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湿地收集处理地表径流水,以物理法处理为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