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597918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3.24-认识省级区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的有效方法之一C.热量不足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D.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广布2.下列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化石能源丰富图中河流含沙量较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受益地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经纬网可确定,该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该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第2题,我国北方为落

2、叶阔叶林;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经过山西。(2015德州高二检测)读图,回答3、4题。3.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酸雨危害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D.土壤盐碱化4.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酸雨危害严重A.B.C.D.【解析】3选C,4选C。第3题,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4题,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

3、,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2015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5、6题。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B.C.D.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解析】5选B,6选A。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第6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2015株洲高二检测

4、)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7、8题。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

5、市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7选B,8选D。第7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8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2015秦皇岛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完成9、10题。9.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10.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解析】9选C,10选C。第

6、9题,图甲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由图甲可知,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10,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选项四地中,东北、华北位于温带地区,海南岛位于热带,长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第10题,甲图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影响一年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太阳辐射,乙、丙两图是气温短时间变化,受冷空气、云层厚度影响大;甲图7月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昼较长。(2015日照高二检测)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回答11、12题。11.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

7、充足12.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悬殊,主要是由于()A.纬度不同B.耕地数量差异C.市场需求不同D.工业基础差异【解析】11选A,12选B。第11题,中部六省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其他选项不属于共性特征。第12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

8、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二(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3)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其人缘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经济迅速发展。第(2)题,打造城市群过程中会给环境、交通、就业等带来很多问题。第(3)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能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带动经济的发展。答案:(1)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优惠政策。(2)环境污染;

9、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3)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14.(2015淮安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地区(图甲)是跨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材料二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图乙)(1)运城属于_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区,其服务范围比太原_。(2)结合材料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利于承接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_指向型工业转入,并解释其原因。(3)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10、【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省区形状判断,运城属于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运城的服务范围比太原小。第(2)题,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政府政策支持,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动力指向型工业。第(3)题,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考虑。读图乙,图中污水经过处理后又再次作为中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成了建材厂的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取得了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答案:(1)山西东部季风小(2)动力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3)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