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96769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宅”之作为字,作为人,作为物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社会大众起初对宅人持有什么看法?这些看法又在近几十年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且进入宅的世界,自己探索这部神奇而轻松的插图版御宅起源史。达尔文大人,你就瞧好吧。乔布斯之末日图中墓碑上文字:史蒂夫乔布斯致命错误产生首先说说“宅”这个字。所谓宅者到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宅”字的意义通常是负面的(这一点已有所改观,见下文“宅之骄傲”节)。一般而言,“宅人”指生命中的激情未被人口中的多数分享的个人,他们心目中的大神也不为芸芸众生所仰慕敬拜(非宅对上图中的笑点根本无法理解)。坦白地说,宅人所爱者在传统上一向被大众视为奇怪且略带诡异。但随

2、着因特网的诞生,宅的规模正呈指数规模增加。御宅族已大驾光临。拖动,放下宅人们在上中学时多少因为两大特征而被归为异类:一、对运动不屑一顾;二、掌握了某种在同学们眼中具有智力性的、多少带些神秘的知识(凡人其实对“智力性”和“神秘”的意义理解不能随便说说)。不同于积极投身社交活动的同窗,宅人往往独来独往。有幸者偶尔能遇上同种同属智人属宅人种的个体,从而得到在食堂占领一张餐桌的机会。有人可能会将其视作主流对少数御宅族的大方接纳;但就事实而言,这只不过是一种阴险且蓄意的社交排斥而已。对宅之不敬广告文字:爱犬,但讨厌清理犬之遗溺?敬请拨打“米田共宅”株式会社热线2087132198。米田共宅,犬辈所弃,我

3、辈所取。大号产业中的超大号就根本而言,宅人常被社会之“主流”成员视为敝屣;“宅”字也往往被当作侮辱性字眼使用。公众对于宅的汹涌敌意导致对这一族群的蔑视常被用作廉价的营销策略(见上图)。将上面广告中的“宅”字替换为针对性别、肤色、或信仰的贬低性标签,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强烈冒犯意味。宅之推与被推鉴于上述原因,宅们不得不开发唯有群内成员方能理解的独特语言(见上图)。上图公式可理解为 “一旦进入芝加哥大学,推与被推的几率即下降为零。”(欲知真相请咨询芝加哥大学资深学员之桔子同学译注)见到公式后未科科窃笑者,或需等候旁人“翻译”后方能理解者,大概都不能归入宅的类别。宅们同样投身“孟浪事”的真理令许多人难以

4、接受,不久之前,宅人还被视作贞洁程度堪比基督教义中某位神圣人物的纯洁群体。七月之宅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宅们也会庆祝某些场合。他们的确下了功夫让自己的节日显得与众不同,但他们对自身这个族群的由来往往理解错误乃至彻底无知。为了对“宅”字正本清源,必须向字匠中的字匠苏伊斯(Dr Seuss)博士致以敬意。他在1950年的神作要是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第一次白纸黑字地使用了“宅”字。书中的叙述者杰拉德麦轱辘(Gerald McGrew)打定主意要在自己臆想的动物园中收入“圣诞控(nerkle)一枚,宅(nerd)一枚,外加泡泡纱(seersucker)一匹”。动物园成书于1

5、950年,因此可视作宅界创世纪。宅之盥洗室大多宅人昧于自身历史的事实并不出人意料。毕竟,他们的强迫性行为(读作“强迫性/行为”译注)已经严重到了要将住处的房间根据兴趣改造成在旁人看来有违常理乃至令人担忧的地步。苏伊斯博士在无意中开创了一股潮流;他发明的字眼迅速流传到了更加广阔的(成人)社会。宅军来袭上图文字:长官淡定,在下是从网上来的。自此,宅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登上了地球进化史。这个词没有早被发现实在是怪事一件(该物种的雌性成员早在18世纪就获得了“蓝袜娘”bluestocking的称号。)(此说源于由18世纪文艺女青年组成的“蓝袜团”译注)然而根据新闻周刊杂志于1951年的报道,“宅”的说法当

6、时已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的密歇根地区广为流传。此时,宅的大军已经开始壮大起来。先天宅抑或后天宅?图中幼齿正在阅读弗郎字卡夫卡的变形记关于宅是先天形成还是在成长过程中为某种因素调教而成,这方面的辩论依旧如火如荼。许多产下了宅向后裔的文盲父母对子女何以成宅莫衷一是。自责者不乏其人,还在诸如纽约和旧金山之类的地方成立了受害者互助会。但这还是应该视作社会风尚的一点小小跃进。到了60年代初,“宅”字开始如病毒一般席卷全美的电视、广播、及其他媒体,乃至在爱尔兰这样的偏远角落都见了报(就是国民长红发、说鸟语的神奇国度)。“宅”品牌的全球化已经指日可待。宅之骄傲图中文字:我宅,我骄傲但“傲宅”(pri

7、de of nerd)一说在此时尚未诞生。“骄傲”和“权力”要到20世纪80年代末方才进入宅人的语汇,而傲宅庆贺运动则是新世纪以后的事了。“宅”字在60年代的意义和今天还是有着些许差异;宅人们也尚未如羞涩而紧张的羚羊一般踏入大众视野。彼时,“宅”的意思仅限于沉闷无聊者,同义词有“drip”或“square”。orz宅日蛋糕直到优雅、细腻、斯文的七十年代,“宅”才算真正赶上了好时候。这是在电视屏幕上奉献了奥斯蒙现象和神奇女侠,在政坛上奉献了杰拉德福特总统的十年,也是将“宅”字催熟的十年。不擅社交、书呆气息、对星际迷航的大爱,这些都成了“宅”的标志;或者反过来说也未尝不可。总之那是奇怪的十年。宅人

8、亮出中指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宅”都不是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即便是真正的宅也不例外。其时傲宅运动尚未起步,敢于亮出中指的宅人则数量零星,戴着眼睛,呆头呆脑。七十年代是刻板印象的十年,电视剧快乐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将“宅”字推而广之,尽管其用法和剧情设定的五十年代并不相同。亨利闻可乐(Henry Winkler)所饰演的疯子(Fonz)对“宅”字的滥用负有责任;愿他堕入污浊的三次元世界中不得好死。宅之励志招贴图中文字:宅,沉迷于他人的幻想今天的宅们应对围绕“宅”字起源仍在进行中的辩论有所觉悟。许多人宣称自己是首创者,各种说法真真假假。SF作者菲力普迪克自称于1973年首创该字,尽管他所使用的

9、是拼法不同的“nurd”。这种说法后被证伪,因为“nurd”一说早在1965年纽约州特洛伊市的一本学生杂志中就已登场。这对宅文化而言堪称耻辱,因为就“术语创始人”而言,能在名望上超越苏伊斯博士者唯迪克先生一人。宅之文身尽管从未找到白纸黑字的记录(纸,老派教育媒介),许多人还是认定“宅”(nerd)字源于“醉”(drunk)字的倒转拼写。“knurd”指的是热爱研究,对学术成就孜孜以求的读书人,狂饮啤酒的长毛兄贵则不在其列(后者若出没于学术研究场所,其言行都足以构成矛盾)。这个字的另一个版本“gnurd”于上世纪70年代的麻省理工学院蔚为风行。麻省理工常被流落全球的宅们视作一盏明灯,因此这种说法

10、也可能道出了局部真理。宅之宠物关于“宅”之字源的探讨可谓卷帙浩繁。有人认为,“宅”字之源起与20世纪30至50年代红极一时的腹语表演者艾德加伯根(Edgar Berge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伯根的人偶之一名为“摸他妹死纳德”(Mortimer Snerd),极尽呆板之能事。这的确和“宅”的原始意义接近,但“宅”的意思偏向沉闷而非愚蠢。另有人提出,“宅”(nerd)字乃由40年代广为流传的“nert”一词演化而来。而“nert”源自“nut”,意为或蠢或疯、或两者皆备之人。但这种说法也不大可能成立。宅之大声说出来感谢七十年代的渲染,对于宅之刻板描绘近年来甚嚣尘上。在电视和电影中,宅们主要表现为

11、皮肤惨白、着蓬松背带裤、戴啤酒瓶底镜片的白人男性(英国宅剧IT群英则将主角之一设定为英籍黑人)。由于对宅的描绘经常涉及其神秘老派的语言风格,有语言学家遂将其属性认定为“超白”。以近乎语言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将美籍非洲裔人士的口头文化排除在外,这种倾向已经在有色宅强力崛起的九十年代和新世纪遭到痛斥。彩虹宅的世界已经到来。宅之艺术对于他人负面看法的无视是宅的典型态度。由于宅们将热情倾注在别人视作神秘或没有爱的领域,这种态度往往转化为对他们的厌恶以及将其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举动。但随着宅族于90年代形成规模,社会的厌恶情绪也发生了180度逆转。随着数学和科技对智人的存活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宅人们也逐渐意识到

12、了自身在社会的持续和构成方面的重要角色。于是,傲宅诞生了!宅人满塞!宅与爱图中糖果上文字:“欢迎试用”,“推我,推我的博”,“我心”如果未能涉及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及神秘博士这些重要作品,那么任何宅研究都将是流于疏忽。上述三者是宅人生活的圣杯,想要对宅人群体有透彻理解,就应花点时间对这些剧集进行研究。第二级研究可以在RPG游戏中进行,尤以龙与地下城为重点。而旨在理解宅族的第三级学术研究,则必然要包含“漫画书研究入门”及“卡片交换入门”。在对宅文化的这三种神器做出全面恰当的认识之前,就永远谈不上对宅的恰当理解及欣赏。宅属性新世纪提出新要求,对应对的准备最充分的人就是宅们。宅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

13、代的一般特征是欢聚一堂(大体而言)而非驱逐出境。这是天宅座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股潮流中助了一臂之力,不少宅人也因此积累了超乎贪欲的财富。多数父母已经不会在发现孩子身上展现宅属性的端倪时感到绝望;在许多人眼中,宅成为了聪明、有趣、在社会上混得开的角色。许多女性将宅男视作优质的结婚对象,半是因其遗传物质,半是因其滚滚财源。随着态度的进化,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于宅界的负面特征。诸如丑女贝蒂和超市特工等剧集都将宅表现得颇为正面即便在表现其萌属性方面也是如此。宅人进化之时间线就这样,我们进入了宅的时代。达尔文对垒圣经的战争对多数宅人而言无关痛痒,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另外一种进化。(见上图)(上图展示

14、了由旧到新的一系列电子产品,看图即可明了十之八九,故不一一译出译注)整个社会逐渐明白聪明毕竟不是坏事。电视节目也常常鼓励年轻观众无视反智主义的同辈压力。Slashdot 网站甚至打出了面向这个群体的标签行“宅人新闻,只报道重要事件。”(Slashdot,美国IT技术网站译注)被错误地归于比尔盖茨名下的引语“善待宅人,日后为他工作也未可知”已经广为流传。西班牙甚至出现了货真价实的傲宅庆贺活动,活动始于2006年,于每年5月25日举行。宅之厨房当然,上述一切意味着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冒充宅人的非宅。从所谓“宅核嘻哈”的兴起即可见一斑。(nerdcore hip hop,以宅文化为主题的嘻哈音乐译注)对于伪宅要提醒一句:真宅能识别冒牌货于一瞥之间。请记住:若想借用宅的形象、概念、及文化以标榜特立独行,那就违背了宅的真正精神。一旦被识破,别人就会避之不及!总而言之,宅人已经在“宅”字初登历史舞台后的一个甲子左右走过了漫漫长路。将来六十年的发展只能诉诸想象,但一定非常有趣。宅一族在日后的走势极有可能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如何,唯有时间或互联网才能知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