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96698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在如今的小学教育现状下,如何使音乐课焕发出应工有的生机和活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充满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既三大基本原则。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中,愉悦性及融合性总体上落实得比较好。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开心的,融合方面也不错,音乐多形式的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与人文的融合 但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法中教师的把握有失偏颇。一、音乐教学观念的有效性面向全体学生1、从音乐课特点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与音乐性密不可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

2、是音乐。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活动中的音乐性。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与感受音乐。音乐课,关注音乐聆听,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 我经常反思,有时上课有些活动的参与缺少了一定的音乐性。如画图谱的过程,让学生根据音符画线条的走向,时间花了较多,画的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音乐性的,对歌曲的歌唱、对音乐的感受没有太多的联系。音乐的高低是音乐中流淌着的,只有把画的过程置于音乐的聆听中,那么这个过程才是富有生命的。看音符画高低,也许有着说教之意了。如果这个过程改为:让学生聆听,将音乐的起伏用线条画下来,最后再出现图谱比

3、较,这样的感受会更深刻些。又如,音乐拍号的学习,说强弱弱,可以少说,多表现,多在音乐中表现。2、从学习个体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体验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的音乐公开课中,课堂气氛虽让人感到生动有趣,但学生学习时间超快的速度和工整的回答让人吃惊。上课,听课只流于形式。既蔑视的迎合镜头二:公开课春天的歌教师:这是一首春天的歌曲,听一遍磁带,说说你最喜欢歌曲的什么地方?学生1;喜欢歌曲的旋律,很优美。学生2:喜欢歌词,让我想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学生3:喜欢领唱与齐唱的形式,很好听!(三个同学回答后,出现了沉默)教师:它的节奏怎么样呢?你们不喜欢吗?第二段的结束句出现了什么?你们喜

4、欢吗?学生4:我喜欢它的节奏,恨欢快!学生5:结束句有连续的断音记号,歌曲就更欢快更好听了,这点,我很喜欢。教师(满足状):好,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你们都喜欢的好听的歌曲了,高兴吗?学生:(响亮而整齐)高兴!YE陶行知告诉我们:“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果真每个孩子都喜欢这首歌曲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自己不同的心里结构和经验,信念及欣赏标准,我们不能强求所有孩子都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不能暗示学生,察言观色,迎合自己。这是一种“温柔”的个性扼杀,也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蔑视。尝试镜头二:(听课记录)引导学生从感受和表现自然的春天上升到对人生春天的赞美追求。重在学生情感上,重在学生对春

5、天的感悟和升华。(1)序:四季导入(2)春天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春天的温馨(电脑屏上出现画面:冰雪严寒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看着画面,同学们仿佛在经历季节的变化,大家情不自禁地用言语表达,就像在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3)春天在美妙的诗篇里品味春天的诗篇 (同学们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师说:“春天是美丽的,因为它走过严寒,播种希望,难怪在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春天寄予了无情的情怀,描写春天的著名诗句很多。语音未落,同学们) (4)春天在动听的歌声里欣赏春天的歌曲师:春天的音乐更是动听的哟,同学们立刻说出春天的故事等歌曲,有同学竟然领头唱起春天在哪里,他的歌声得到其他同学的响应,教室立即.(5)春天在绚丽的

6、画卷中纵览春天的色彩欣赏学生的画,学生解释课件展示画家笔下的春天.(6)春天在美好的情怀中寄情人生的春天师:的确,春天拥有太多太多的内涵,有自然的春天,祖国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我们的祖国又迎来了可喜的春天,同学们欣喜的诉说,申澳成功,加入WTO,足球出线.(7)春天在放飞的理想中抒发心中的春天配音(歌曲的伴奏)朗诵:盼望着,盼望着.大家认为本课堂在对春天的理解,感悟,表现以及情感的升华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课堂整体效果好,对学生多彩的表现给予很高的赞扬,课堂给人以春天般的美感。艺术的学习是螺旋式上升,四季的进入很好,但学生的动画过于浅显,两首春天的歌曲还可以更深入些 3、从学习群

7、体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是一个全体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主体参与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镜头A:教师:好,接下来,分成小组,以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X、Y等你们是组长,分配一下小组的排练!(练习过程,有的学生旁若无人的聊天,有的学生用打击乐发出尖锐的噪音,奔跑,吵闹的.教室里一片乱糟糟。)教师:练的差不多了吧,现在请小组上来汇报表演。小组依次上来,每一组中几乎都是雷同的唱歌,跳舞还有打击乐伴奏。其中身为“组长”的优秀学生很兴奋地又唱又跳,大多数则是懒洋洋的。镜头A给了学生全体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却并不珍惜可贵的时间,而是盲目地在哄动中浪费了,

8、思维从禁锢的囚笼里解放出来仅仅是“自由”而不是“自主”,更奢谈“体验”与“创新”了。只有在老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及学生自主意识的逐步培养中,“全体参与、互动”才不是一句空话。再看这优秀生与普通生迥然不同的课堂表现,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教师究竟应关注谁?是关注优秀学生能否配合默契,营造活跃气氛呢?还是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二、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高级有效层次的目标和民主开放互动的生成反思:自由的表演在新课标的音乐实践课上,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初听起来,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开放不等于解放。一、二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小,已有知

9、识水平有限,如果教师总是不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一味地任由学生自由发展,那学生不会有进步,虽然学生在乱舞乱画中也得到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一时的海市蜃楼,飘渺而短暂。镜头B:当孩子们学会了歌曲,老师问:小朋友们,想用乐器表现歌曲吗?“想”“那你们就来老师这里拿。”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一不小心,一个摔倒了,一会儿一堆孩子全滚到一块儿,弄疼的孩子哭,不疼的孩子笑。老师只能强压怒火,强装笑脸一个个搀扶起来。当然表演这一环节只能马上停止。镜头B这种形式虽有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与创新精神,但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表演往往具有兴趣而缺少相应的操作方法,这是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对于这

10、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并给予适度的指导,这样的活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三、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建设倾听的音乐课堂与对话的音乐课堂倾听的行为就是教师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用目光和表情鼓励学生言、说、唱、演的勇气。倾听时不急不躁,不随意打断,不忙于下结论性判断。尊重学生发言的本意,不擅自用自己预设的答案“整理”学生的发言,要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原生态”,保护好音乐教学发生的第一现场,捕捉音乐学习发生的真实信息,建立音乐教学真实的审美起点。在学习中我们营造“倾听交流促进共享”的音乐课堂学习生活,以促进音乐教学由发生到发展最后实现目标的达成。

11、1、倾听是有效音乐教学的新起点(1)明确倾听的任务捕捉学生原始资源(2)诉说倾听的感受促进教学生成反思:不倾听,而盲目引导,不倾听,而贫血创新镜头八:一位老师让学生画春天,大部分的学生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但有一个孩子却与众不同,他的画只有一种颜色,绿绿的小草,绿绿的柳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老师问:你怎么把太阳也画成了绿色呢?孩子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色的,那么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色了”。昨天我在整理这个案例时,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儿子画科幻画的的经历:儿子画孩子的脑袋有扁的,圆的,还有长的,我看见其中圆的比较好看,于是,在儿子去卫生间

12、的时候,把所以孩子的脑袋除了是圆的外全擦了,等儿子回来时就哭的受不了,无论我怎么哄他,他就不画了,没有办法,我就打电话给新新,她把我大批了一顿,孩子的想法是对的,你怎么老是左右他的想法。孩子们的思维犹如迸射的火花,是这样奇特而美好,令人兴奋。就是这一个个的小插曲,为课堂增添了一个亮点,其实创新就在这个小小的“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出来,教师请同学用颜色来谈对歌曲的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有创意又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学生感觉到了,表现出来了,不论用什么形式,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镜头C:教师:我们已经听了大海摇篮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哪里好听?学生1:我觉得结尾唱的好。教师:有没有同学表演一

13、下?唱给大家听!学生2完整流畅地唱了一遍。教师:好极了!这位同学唱的好吗?(学生1懵懵懂懂点点头。接下来,老师组织同学进行歌曲表演了)。教学环节的设计本身确实是一种人本的回归,但教师却在执教中浅尝辄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习的实效上去。叶圣陶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只有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从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才能演绎成一个真实而有用的过程。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质疑”简单应答,敷衍了事。学生也就等同于老师的一种“没有生命”的道具,这在新课程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尝试案例C: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你们能听出

14、歌曲中唱得是什么内容吗?音乐响起,优美的旋律飘荡在课堂的上空.“蓝蓝的海水,静静的沙滩,海滨是我童年的摇篮.”较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唱出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这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大海摇篮。于此同时,伴随着屏幕上的影像资料,声像结合,孩子们都陶醉在其中了。.歌曲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发言“歌曲唱的是大海”、“大海像摇篮”“很像妈妈哄我睡觉时候唱的歌”.四、音乐教学调控的有效性有效把握音乐课堂的速度与密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速度。有些音乐老师一节课教三首歌曲,根

15、本不考虑教学效率。其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音乐课程标准在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上作了评价功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案与评价主体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其宗旨除了公正全面,体现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学生自尊,激励学生学习。于是一些教师为了不冷落与伤害学生,在其回答与交流之后,不顾答案正确与否,要么要求全班鼓掌,要么就是带着惯性思维说:“很好”,就连最起码的错误都不给予指正,这其实是教学不严谨以及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反思六:廉价的鼓励镜头七:当学生表演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老师问:“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学生1:“喜欢兔子,因为它本领高,跑的快”学生2:我喜欢兔子,因为它爱睡觉,我也爱睡觉。”学生3:我喜欢兔子。教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不回答)?师:(耐心的启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