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96661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选择题。(30分)1.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曲肱(gng ) 恶(w )乎 皋陶(yo ) 莒父(f )B.木铎(du ) 荷蓧(tio ) 耦(u )耕 切磋(cu )C.莞(wn )尔 罹(l )难 畏葸(x ) 墦(fn)间D.攘(rng)鸡 孳孳(z ) 粢(c )盛 麀(yu)鹿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在强制拆迁中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C.如今

2、,美国几乎没有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D. 他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农村消费者一方面热切期待“家电下乡”政策带来的真正实惠,另一方面各大家电厂商也要提高质量,保证“下乡”产品“质优价廉”。B.患有赌博瘾的人经常对平淡的生活失去兴趣,对家庭、亲人漠不关心,而且容易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产生尔虞我诈的不良心理。C.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收益分成的结果。D.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

3、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远怨矣 B.博我以文 C.贤贤易色 D.欲洁其身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与其从辟人之士 B.植其杖而芸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6.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贤哉回也(谓语前置句) B.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宾语前置句)C.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D.必也圣乎(被动句)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11题。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

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5、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6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行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其君者也 贼:偷

6、窃B.反身而诚 反:反过来C.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方:违背D.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暴:突然出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功成名就金就砺则利B.天下恶乎定非恶其声而然也C.仁之端也仁,人之安宅也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强恕而行9.下列对原文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泉之始达”比喻仁义礼智的扩大充实。 B.“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的可贵。 C.“人之有是四端也”比喻人有四肢。 D.“非由外铄我也”的“铄”是用金属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禽兽不

7、同的地方虽然很少,但也有几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有。 B.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 C.仁义是君子努力推行的结果。 D.“强恕而行”中“恕”的意思是宽恕,而非推己及人。二、非选择题。(60分)11.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5分)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5分) 。12.诗歌鉴赏。(10分)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

8、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颔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颈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描写法描写雨的,请简要分析。(5分) 。13.默写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是谓过矣。 人能弘道, 。 ,不知其可也。 ,于我如浮云。君子去仁, 。 ,民亦乐其乐。多助之至, 。 ,有礼者敬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不得志独行其道。阅读现代文,完成1417题。(20分)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

9、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 ”,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

10、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

11、,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

12、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1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