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96376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心得体会作者:中埠镇党委组织委员 蒋峰来源:张店通讯 发布日期:2014-4-29 13:26:21新修订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现结合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及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强调了选拔任用的严肃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在干部的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从程序上作出了严密的规定,对防止和纠正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具有很强

2、的针对性。同时,进一步细化了监督检查,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以德为先的标准性。“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突出干部的“德”在素质要求中的首要地位,体现了当前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作风建设是我党历来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更是当前我们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在党内和社会上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条例中多处提到干部选任要强化作风考察。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注重基层的导向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能明显感受到,新干部任用条例中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3、注重从基层选干部、选在基层干过的干部等规定极大鼓舞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务实创新的热情,同时将鼓励更多优秀干部人才到基层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实现价值,使基层真正成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沃土,干部成长成才的摇篮。 新修订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实施,为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找到了管用抓手,为防止选人用人不当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在张店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修订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将会凝聚更多的人心为建设幸福张店贡献更大的力量。2014新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一)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根本的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新修订

4、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党在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培养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制度保证。明确用人标准。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深刻阐释,揭示了好干部的本质特征,高度概括了好干部的质量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将好干部标准写进了总则,丰富发展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为干部成长明确了努力方向,也为干部选拔提供了基本遵循。突出党管干部。党管干部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在选拔任用干部的七条原则中,党管干部作为首当其

5、冲的一条原则,并且强调党组织从干部动议初始环节开始,就要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有些地方出现的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的现象。新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规定,要求党组织不得回避矛盾,要切实发挥党组织把关作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干部,是我党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干部民主推荐票被作为选举票对待,以票取人的现象比较严重,党组织的把关作用被民主推荐票“绑架”。一些干部害怕丢票,工作中搞中庸之道,当“老好人”;有些干部平时不务正务,拉圈子、搞帮派,争取民主推荐的“感情票”,导致民主推荐结果失实。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将推荐结果从“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与发挥党

6、组织把关作用正好一致。 改进干部考察。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干部考察中很难发现干部的缺点,座谈对象只说优点不说问题,造成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不能为党组织了解任用干部提供参考,有时还造成一些干部“带病提拔”,群众反响很大。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完善了考察内容,明确要求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业绩。明确提出群众公认度不高等六种情形,不得列入考察对象。提出注重结合干部一贯表现,加强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坚持从严监督。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对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对拉票贿选、“裸官”等明确不得作为考察对象。规范了被问责干部的重新任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7、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领导责任,为今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4新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二)近年来,我市市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严格落实党政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努力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公正公平。结合2014年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及工作实际,我觉得在坚持选用标准,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上尤为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干部调整和使用中,我们始终坚持“凭实绩、重德才、看民意”原则,始终把政治上靠得住做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和政治标准,实行

8、竞争择优机制,客观、准确地衡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作风、业务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以及廉洁自律情况等,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让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的干部有机会,让艰苦奋斗、默默奉献#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的干部有动力,让勇于开拓、业绩突出的干部有舞台。同时,严格选任程序,把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组织酝酿、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关口,健全和坚持推荐“双过半”、全委会票决、新提任干部试用期等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切实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加大宣

9、传报道力度,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舆论氛围。2014新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体会(三)201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根据干部工作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变化,对2002版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了修订。认真学习了条例全文,为今后的组织人事工作提供依据和导向。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我有以下三方面体会:一是突出以德为先,强化干部作风。与02版干部任用条例相比,此次修订新增了“以德为先”的选人原则,突出干部的“德”在素质要求中的首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改革的“问题导向”性。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引擎的强力带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某

10、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滑落、贪婪欲望的滋生和道德品质的丧失,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空前反腐力度下,一大批党的蛀虫被查办处理,净化了社会风气,震慑了思想心灵,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突出干部选任“以德为先”,将“德”作为一条“红线”,牢牢树立在组工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头。作风建设是我党历来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干部队伍的作风更是深刻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因此条例中多处提到干部选任要强化作风考察,加强干部作风考察,深入了解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情况。另外,省委、市委分别下达了关于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11、作风纪实档案的意见,我县也已印发了相关文件,建立健全我县干部档案工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和选拔任用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依据。二是更加注重基层,更好服务群众。条例中明确提到: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在近年来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也通过“加强基层建设年”、“双融双建”等活动,走基层、进机关,与百姓面对面,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利民、惠民的同时,锻炼了广大干部,从中发现了一批人才。在开展党的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四风”、改进作风,查摆整改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了不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近日中央又召开了党的群众路

12、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总结成果同时明确指出了群众工作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即将在市县全面展开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再动员、再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组织工作中,群众路线也将作为一条重要主线贯穿始终,成为组织工作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三是强调科学发展,重视服务民生。条例中提到在干部考察中,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权重”,从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中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不唯GDP的科学政绩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改善民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