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96254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樟树坪小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意图与试卷结构分析这次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有十一个大题,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板块:第一部分 “积累”(占总成绩的50%。包括看图写音节写汉字、汉字游戏、多音字辨认、简单量词辨析、已学语气助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事物分类)第二部分“理解”(占总成绩的35%。包含词语排句、补充句子、课文内容检测、阅读理解)第三部分“写话”(占总成绩15%)。主要以课文的知识为主,约占70%,知识迁移约占30%。最大特点是“立足双基,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但有难度,题型灵活。”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本年级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考试的

2、整体水平较好。识字写字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进步,学生间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尤其是倾听能力的检测和语文方法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试题题量较多,试题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了重点,对进入小学一个学期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二、年级整体与班级数据分析数据一 :全年级成绩统计总人数295人实考人数295平均分89.6合格率98.9%优秀率69%标准差6.3251最高分100最低分52难度系数偏难数据二:全年级期末测验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分数段90,100)80,90)70,80)6

3、0,70)50,60)40,50)0,40)合计频数225471553295百分比76.3%15.9%5%1.7%1.1%100%数据三:各个班级测验成绩统计 班级本期平均分本期合格率本期优秀率190.1100%76.6.%290.4100%80%38998.3%74.1%490.398.3%77.6%588.498.4%73%直方统计图: 13数据分析:整个年级90分以上的学生比占多数。从班级平均分看,本年级五个班,2班这次的平均分最高,说,差异不大。全年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还不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这些数据可见:考高分的人数符合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较好,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

4、识扎实。学习习惯养成缓慢的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因此,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三、题组测验与典型题例分析数据四:题组答题情况统计试 题分值得分率难度标准差第一大题1285%适中0.1422第二大题1092%适中0.4293第三大题872.3%适中1.6336第四大题6小题每小题1分87.6%适中1.0903第五大题4小题每小题各1分62%偏难6.7471第六大题6小题每小题各1分87%适中1.0903第七大题3小题每题3分78%适中0.9382第八大题3小题878%适中1.7283第九大题6小题2每空1分88%适中0.43570.2587第十大题1351%偏难4.64812385.9

5、%适中1.05553666%偏难3.3736第十一大题1578%适中 0.8203 数据分析: 1、试题立足基础,检测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拼音、汉字的能力。学生完成较好,少数学生一些必要的拼音、字的理解和识记存在一定的偏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待加强,尤其是倾听习惯的培养要重视,这就要求执教的老师对于教材目标的实现要下功夫。 2、听题时思维不严谨,没有听懂题目的意思,偏离了题意。其二,学生对简单量词、语气助词、标点符号的理解很抽象,不能够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做词语排句的题抓不住问题的主干,缺少整体的思考。 3、阅读题完成一般,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听题能力不

6、够。出现不懂题意,答非所问以及漏题的现象。二、语文课上,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导致缺乏“自然段”概念,句的概念。三、课外知识欠缺,以阅读题的最后两空为主,错误较多。 4、写话完成一般。首先,写话的书写格式要加强指导,并能采用紧紧围绕图画主要内容将句子写完整。如果能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写话就更好了。作文能力弱的学生,有的人并不熟悉读后感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时不知怎么下笔。少数学生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书写马虎,表词达意的能力欠缺。因此,一部分学生扣分较重,有的未写完,有的无话写,有的偏题。其一,说明学生在审题时思路不够清晰;其二,说明学生的在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不够;其三,平时老师方法的指导

7、不够。数据五:典型题例分析题号分 析 内 容第一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象形字的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最优解答全部选择正确。 典型错误“日”有的写成“太”或“阳”对教学的启示平时教学加强会认字、会写字的巩固与复习。第二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字形笔画的识记方法。最优解答全部选择正确并更正正确。典型错误减一笔成新字。“问”对教学的启示加强独立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第三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最优解答全部选择正确。典型错误“只”的区别。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中要巩固多音字的读音。第四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简单量词的运用。最优解答全部答对。典型错误“一()南瓜”。对教学的启示加强

8、方法的指导,加强读题能力的培养。第五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已学语气助词以及基本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最优解答全对典型错误“你快点出来()_”对教学的启示教学时要落到实处,要加强方法的指导。第六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的词语的分类能力。最优解答全对。典型错误“天空 大地 森林 汽车 广场”少数学生不理解。对教学的启示鼓励学生增加生活经验。第七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由词语排成句子的逻辑连贯能力。最优解答全对。典型错误“校园是学生的主人。”等。对教学的启示加强语感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指导。第八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简单句型的掌握。最优解答所有题都能正确判断。典型错误“我多想”有学生在默写课文的更多内容。没有句

9、子的概念。对教学的启示多进行基本句型的拓展练习。第九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识记能力。最优解答回答完整,符合题意。典型错误“学会了()和()。”对教学的启示教学时要注意文本价值观的取向。第十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课内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最优解答全部答对典型错误第1小题第1空、2空,第3小题的最后两空。对教学的启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倾听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会拓展知识。第十一大题考查要点检测学生看图,知图意,进行简单写话的能力。最优解答全对。有的还能能运用已学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写话,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典型错误读不懂画面内容对教学的启示要引导学生多读绘本故事和童话故事,学会正确的表达交流,

10、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教学小结与教学对策分析(一)教学小结: 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师老中青搭配协调,有利于开展组本教研,老教师谈经验,年轻教师立足于提高驾于课堂的能力和教研水平。虽然年龄结构不同,但都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由于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大班额教学让我们的老师倍感辛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自我减压的良策。我们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重视的是组本教研,这并不是简单的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而是经常性的“聊上课”,这种聊的过程其实就在钻研教材。其次我们重视课前准备,大家资源共享,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实效。除

11、了紧抓上课40分钟,我们还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生字的听写过关、课文内容过关。老师的重视必定激发学生的重视。因此我们大多数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是较扎实的。课堂效率高不高,要看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我们的执教者也经常用学到的一些课堂观课诊断技术来评价自己课的实效性。课堂上,除了师生、生生间的语言评价外,我们大多用“加星”的方式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热情。课后的其他方面则充分利用班级评比表进行评价。我们一直坚持,落实到位,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 教学对策: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

12、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拼音、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2、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指导上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3、严格要求,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做完试卷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每次作业,每次练习都要严要求。4、继续加强写话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练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