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态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961467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的人生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轼的人生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轼的人生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的人生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的人生态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的人生态度对苏轼,我们都有所了解,在我看来他是个豁达的人,对于他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我比较欣赏。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位智慧人物,时代背脊、家庭背景和多家思想等诸多因素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思想方面尤为突出,他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又使他淡薄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润和通达。所以即使仕途坎坷,他也能坦然面对,对美好人生不懈追求,给人一种和蔼可亲、机智幽默的形象。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虽然异常圆通而彻底,但这并未将他导向消极,积极入世仍是他人生的主要倾向,而他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

2、三个方面:其一,经世济民、针砭时弊他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很小就“奋厉有当世志”,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有志兼济,准备干一番济世救民的事业。其二,处变不惊、诙谐幽默在他不得志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感受写进了诗篇当中,流露出一种痛苦、愤懑的心态。如在黄州作的寒食雨二首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沉重。“乌台诗案”之后,人生命运的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换,他感叹人生如梦。这样的感叹并不是他否定人生,而是他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自我超越。而在被贬黄州后,苏轼的思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定风波中写的那样“一蓑烟雨任平

3、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时的他那种宁静的心境已使他处世不惊,使他心在闲暇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人生,从而认识到不再以政治抱负为重点,而是努力排遣政治失意的苦闷方法,把热情投放到大自然中,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上。其三,热爱生活、寄情山水官场上的失意,并没有将苏轼打击的沉沦下去,反而是这些坎坷的人生路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宝贵,更加热爱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他开始注重养生,注重自己的身体。而在精神方面,他主张实现精神自由,超然物外,他喜欢然自己的身心完全放松在大自然中的感觉,所以他经常出外游览观光,写下了众多的诗歌名句,用自己的诗句来表现自己,来实现自己

4、的价值。并且综观苏轼的生平b事迹,以及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一生多次受到排斥打击,遭受了很大的政治磨难,仕途曲折,历尽升沉,时时处于人生的逆境,面对这如梦的人生,他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与佛、禅、道、玄诸家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的人生哲学很好的结合,构成了苏东坡洒脱无拘,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人生哲学,“认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王君宝绘堂记)。能够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力求自我超脱,从而巧妙得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等的矛盾,并通

5、过他的文学创作来表达一种对于社会、人生以及宇宙本体的思索以及他对待人生超旷达观的襟怀和态度。另外苏轼作为宋代一位十分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人以巨大的影响。他主张积极入世有为,又不失灵活圆通;他主张义是人生追求的境界,又认为应该义利常兼;他主张维护社会纲常代表的礼,又不失人生的情趣,越礼法而显真情。而这些并不仅仅适用于他那个时代,在今天也同样适用。而苏轼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乐观向上,相信生活的美好,不被外物所影响。在经历人生挫折,被挫折所击败时,要有一种坦然面对的心态,处事不惊;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乐观旷达。特别是在失败时要懂得抒发自己的情感,赶走自己心中的忧郁,重新来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