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95743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提出不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

2、说。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3、学生回答2-9自然段。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围绕问题学习)9、组内进行交流。

3、10、小组间进行汇报。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

4、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第三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比较法证明。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1、自转时间相似;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

5、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第四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11、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1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