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95617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展望未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内容,有利于教师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电教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教学应用围绕学习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而开展,让学生真正地快乐学习。为此,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近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一

2、、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习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认真学习,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如在教学观潮第一课时时,我适时利用电教多媒体,开始就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实录,画面上钱塘江大潮那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场面一下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不少学习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在生动的画面中,在激情澎湃的音乐中,学习走进了文本,拉开了学习课文的帷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迷人的景,

3、在形式上吸引了学习,在情感上震憾了学生,在心灵上呼唤了学生,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巧用多媒体画面,以图引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引发他们的猜测与好奇,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文本之中了,朗朗的读书不绝于耳。二、巧用媒体,突破重难点随着小学生的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材的安排也随之进行调整。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以生动的故事而编制。进入中高年级后,教材适当安排了一些科普说明文,内容比较枯燥抽象,确实难以理解,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在教学美

4、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除了让学生去了解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还要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准确、生动,这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春天”这一段时,学习汇报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时,有一个学生找到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即时问同学们“抽出”词是什么意思?有同学回答:“就是长出的意思,”我即时给予鼓励,追问:“那是抽出一词好呢,还是长出一词好呢?”这个问题让教室里的同学顿时沉默了,几分钟后依然无人回答。这时我适时动用多媒体画面,画面上清晰地为学生再现“柳枝发芽”的过程,把树木在春天快速发芽,具有勃勃生机的样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随之,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很快很容易地体会到了“抽出”一词的生动性,这样,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打破课堂上沉默的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文的难点轻松、巧妙地化解了。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