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95546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江宁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可研(定稿2010.6.1).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二一年六月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况12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质量要求和依据1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31 项目提出的背景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第三章 建设目标61 指导原则62 建设目标6第四章 项目选址71 选址原则72 总体规划思想73 总平面布置74 平面布置图8第五章 工艺选择91 设计原则92 工艺流程93 气化系统工艺114 沼气系统工艺14第六章 设备选型161 供求分析162 拟定建设规模163 主要设备选型

2、16第七章 土建工程与辅助设施181 土建工程182 给排水与消防223 供电及通讯234 管线综合布置方案24第八章 项目工期及施工进度261 项目工期262 项目施工保障措施27第九章 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291 项目组织292 项目管理293 劳动定员29第十章 环境保护301 执行依据和环境标准302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303 项目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31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321 设备投资322 土建部分343 总投资34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351 经济效益估算35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36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371 结论372 建议372第一章 概述1 项目

3、概况1.1 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甘西社区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南京海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3 项目建设地点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甘西社区1.4项目建设内容秸秆气化机组(JQ-C400(WS)一套,USR一体化沼气反应装置(300m3)一套,湿式贮气柜(500m3)一座以及其他配套附件等。2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质量要求和依据2.1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范围如下:(1)投资必要性研究项目实施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近期及远景生物质气化市场的需求状况,从保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和有利于项目

4、自身经营发展出发,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的适宜性。(2)社会可行性调查落实项目实施地自然条件,确保原料供应的可靠性、厂址周围环境等外部建厂条件,论证本项目实施建设的可行性;预测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和劳动场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必要的防范与治理措施。(3)组织可行性根据当地需求和建设条件,初步拟定适合本项目的技术方案,提出项目实施计划和投产后运行管理组织方案。(4)经济可行性根据估算本项目建设总投资并进行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经济上的合理性。(5)项目建设意见和建议综合各项研究成果,对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2 可行性研究的质量要求依

5、据国家及江苏省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建设单位应与上级主管部门一同审查总体规划,落实各项经费开支情况,同时派专人全程监督项目的实施。2.3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2)国家发改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3)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4)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5)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行业标准、规定和规范;(6)国家“十一五”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7)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8)建设地地质、地形、气象和农业等基

6、础材料;(9)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甘西社区提供的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1 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环境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秸秆气、沼气联合供气项目,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以生物质能源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已迫在眉睫。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林废弃物的肆意燃烧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但可以为改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做贡献,而

7、且对削减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特别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高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项目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符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储存占地面积大,往往在院落和街道旁随意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隐患。生物质燃气是高效率、使用方便的可再生能源,能够为农民提供炊事、取暖用能,解决了传统燃烧方式带来的燃烧效率低、污染大、不卫生等问题。使用生物质燃气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符合国家和江苏省建设新农村的要求。2.2 符合可持续发展

8、的需要虽然我国的燃料结构已由过去煤炭占能源总量75%下降到了68%左右,但是仍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煤为主的格局,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作为农村主要的生活燃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探索“资源消耗少、废物排放少、经济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已势在必行。2.3 落后的用能方式迫切地需要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产品来改变农村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用能选择以价格低廉的煤炭、薪柴为主,直接烧煤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引发呼吸道疾病,不断上涨的煤炭价格也给收入不高的农民形成生活

9、压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消耗量将大幅度攀升,江苏省乃至全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大面积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源减量化,有利于建设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2.4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目标,以能源利用为手段,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进而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优质化,全面推进农村燃料结构的改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积极推广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

10、源技术,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含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和提高当地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十分必要的。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1 有充足的生产原料横溪街道位于江宁区南部,距南京市区30公里,总面积215平方公里。近年来,横溪街道大力推动西瓜栽培技术,新增大棚种植3000亩,目前常年生产西甜瓜6万亩,大棚栽培4万亩,总产量12万多吨,年产西瓜蔓藤近10万吨,可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3.2 对草木灰、沼渣、沼

11、液的消纳有较好的规划草木灰和沼渣可当作农田底肥使用;沼液可直接施肥,也可添加适量的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经深加工制成高效液肥,做叶面喷施肥和无土栽培营养液,也可作为追肥使用,能快速补充植物所需营养,并可预防多种病虫害;固体沼渣经过生物转化以及深加工可制成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是农作物的良好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可明显提高瓜果的品质与产量,项目实施地周围有大量农田,可充分消纳草木灰、沼渣、沼液。3.3 可靠的技术保障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是以山东大学为技术依托,拥有成熟的技术研发团队,始终为客户提供生物质高效处理与能源化利用方案,涉及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生物质气化发电、大中型沼气发电、生物质压缩

12、燃料制备、生物质直燃/气化供热、生物质制取中高热值燃气等十余个领域近30项技术,已先后在全国13个省市建设示范点300余处,服务网络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四个地区。作为省级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引智示范单位、中国生物质能行业骨干企业,公司已累计承担35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包括“863”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科研成果及装备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第三章 建设目标1 指导原则以秸秆气与沼气联合供气技术为纽带,把能源环境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形成零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遵循生态学、

13、经济学的发展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以生态农业理论为指导,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体现现代化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的优势,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形成一个经济、合理、完整、多层次、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系统。本项目采用秸秆气、沼气混合供气技术,以实现高热值沼气与低热值秸秆气的混合使用。一方面,可解决了单一沼气工程在用气高峰时段供气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从根本上避免了沼气系统冬季运行的常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与单一秸秆集中供气系统相比,沼气与秸秆气的混合使用,将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混合燃气,进一步提升供气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2 建设目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年处理秸秆量t102.22秸秆

14、气化系统年产气量m32044003年处理西瓜蔓藤酸化水及木醋液m36442.254年处理猪粪m32146.205USR一体化沼气反应装置年产沼气量m3693506年产沼渣肥t211.77年产沼液肥t6442.25第四章 项目选址1 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城镇规划要求项目选址服从城镇建设规划、地区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远离居民区。(2)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各方面条件(如水、电、路等)较好的场地,以节约基本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具有适宜的上、下游产品项目既要求有充足的畜禽粪便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相关原料,又要求有足够的农田来消纳项目的附加产品沼液、沼渣以及草木灰,以达到形成循环产业链的目的。2 总体规划思想项目以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综合利用为主线,充分利用该场地和周围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最优的规划方案,实现了秸秆气、沼气和草木灰、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3 总平面布置项目的平面布置是整个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布置将影响整个处理站的合理性。本着节约投资、布置紧凑、工艺流畅、便于建设实施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貌、道路、环境等自然条件,考虑进出水走向、风向、朝向和外观的因素,处理站按功能区分布置,一次性规划用地,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单位远期发展的需要。4 平面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