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94834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学生大会发言.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学生大会发言: 何大荣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让我们来扶这些幼小的孩子一把,送他们一路走好。学生:不要做“沉睡的1号种子选手”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几年前,我校政教处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当年初一新生中,张某、吴某分别是男女同学中成绩最优秀的。可是从初一直

2、到中考结束,以他们为代表的一部分优秀学生均未进年级排名前列,甚至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而他们在小学毕业和初一的入学考试时都是这一届学生中的“领军”人物,老师也无奈地称他们为“沉睡的1号种子选手”。相反,那些曾经在小学弱于他们的部分学生都考入了重点高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那样大的落差,是因为这些“沉睡的1号种子选手”没有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和环境。谁都不愿意沉睡,谁都愿意比过去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首先我要对大家讲的是初一学生的特点。一、初一学生的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3、,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抽象思维开始战优势。但是,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4、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

5、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象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

6、、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其次是要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学生就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每节课由小学时的40分钟延长至45分钟,而课间仍为10分钟;每天七八节课,上课时间占据了学生在校时间的75,回家还得应付各种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有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成绩稍有下降,老师则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批评越严厉,学生压力就越大。另外,由于中学和小学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遇到新知识就望而生畏。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

7、体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穷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不仅仅埋头学习,还要更注重思考;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准确定位,认识自己。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

8、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不必慌张,作为初一新生,我们应该冷静面对。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新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多跟老师,父母沟通,很多同学到初一后,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都懂,不像小时候愿意与别人分享内心的想法。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怕别人笑话,伤害自尊心。其实,自尊并不是装出来的,大家作为学生,是要靠成绩,事实说话的,只有真的解决问题,提高了成绩,才会获得同学、老师、父母的认可和

9、称赞。二是,刚开始学习时,不会的东西要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问题,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从入学开始,就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顺其自然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韧性,多坚持!让我们的初一新生记住,无论你是曾经的1号种子选手还是望不见对手背影的老乌龟,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是零的新开始。谁能奋勇拼搏,谁就能一马当先,笑到最后。第三是要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学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行为习惯方面:讲粗话、讲脏话,随手乱扔纸屑;下课在教室、走廊上起哄玩耍,吵闹声音很大,甚至于上课的预备铃声几乎都听不见,非得任课老师或值日班干部大声提醒了以后方能安静;很多

10、男生走路喜欢推推搡搡,有很大潜在危险;排队走路比较随意;一下课就有学生要去买面包或零食学习习惯方面:学习自觉性比较差,不懂得学习要有计划与组织。做作业前不复习所学知识,作业不审清题意就下笔;不按规范作业、书写马虎;遇到困难不肯钻研,只会去问别人或找到答案一抄了之;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或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每天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完不成学习用品乱堆放,经常找不到;平时的试卷、复习的讲义过一段时间就会毫无踪影;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只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忙于应付、不分昼夜地打疲劳战。因此,要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认为规章制度必不可少。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11、规范、班级规定等,特别是每班的班级规定:应细化到让学生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做,不能做而做了就该受到哪种处罚教育。让学生逐渐明确责任与义务。同时,要加大惩戒教育力度,通过惩戒教育约束初一学生的行为习惯。其次是我们教师要身先示范,从小事入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就是学生身边最好的榜样。第三要营造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各种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必须让学生熟知深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对照和逐渐纠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养成合乎要求的好习惯。我们各班通过美化教室,在教室墙壁悬挂一些名人名言警句,各班学生的共同讨论制定出各班的班级公约上墙,作为大家共同的行为准则;在走廊上挂上对一些行为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对他们行为的具体的约束要求。初一新生们,在你跨进中学门槛的一瞬间,童年已经远去,它模糊在小学老师的教鞭和粉笔里,模糊在同学的嬉闹和欢笑里,模糊在家长的蒙哄和亲昵里。青春正在来临,人生的责任被现实化作学习名次、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一副副重担,需要你勇敢地地承担。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强者!祝福自己,未来无限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