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94212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分离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心分开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措施 前言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开的主要设备。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这一潜在不安全因素如果碰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浙江新华制药“1107爆炸事故案、浙江中贝九洲集团“爆炸事故等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1燃烧爆炸事故成因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爆炸是剧烈燃烧,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造成爆炸的条件是:温度、压力、爆炸物的浓度。离心机内造成的爆炸事故主要是受限空间内可燃

2、混合气体的爆炸,即爆炸性物质爆炸化学爆炸。 爆炸性物质爆炸过程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即反应过程放热,过程速度极快并能自动传播,过程中生成大量气体产物。这三个条件是任何化学反应能成为爆炸性反应所必须具备的,而且这三者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2防爆的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爆炸过程特点进行分析,以便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阻止第一过程的出现,限制第二过程的发展,防护第三过程的危害。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着火源; 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4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5检测报警。 3离心机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在离心易燃易爆物料时,离心机内可充

3、满可燃气体,一旦离心机由于静电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火花导致离心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故离心含有易燃易爆物料的溶液时,应保证离心机的密闭防爆。当采纳惰性气体或其它气体保护,如向离心机内部充入氮气置换里面的空气,从而使氧气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控制氧气的浓度,一般可采纳氧浓度监控法,严格控制氧的浓度。 首先必须保证氮气的气源稳定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前文提到的两起事故均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没有氮气进行保护下,就打开下料阀门并开启离心机,溶液进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产生静电火花引爆了甲苯混合气体,致使离心机发生爆炸。 当氮气压力不够或供氮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自动停车;在离心机启动时,必须用

4、氮气对离心机系统进行气体置换,经检测氧气的浓度达到1%2%时方能开车;当离心机进液时,对浮液和洗液都必须以氮气保护,防止空气在进液结束时或随液体的旋涡雾沫一起进入离心机;停电时,为实现氮气吹扫工作仍能正常进行,要求选用常闭式电磁阀,以保证氮气管线阀门在停电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特别应注意的是,企业在改造原有的离心机时,在针对离心机进行惰性化保护改造中,应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在线氧检测系统、连锁保护装置,否则极易由于惰性保护气源不稳定、管理不善、误操作,由于系统密封,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离心机爆炸事故。 3.2消除、控制引火源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

5、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等。所以对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对这些火源都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用严格的控制措施。 在离心机制定时,关于运动件应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以消除可能产生的机械摩擦和撞击,同时,离心系统必须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关于制动装置,不得采纳机械摩擦式制动装置,一般均采纳电器能耗制动的形式。另外,关于传动带,则选用防静电带,以消除或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企业在选购离心机时,应针对离心机的配置提出更准确的制造要求,比如:配置防爆电机、现场防爆按钮、防爆电磁阀、防爆接近开关、防爆隔离栅、防静电皮带、静电接地、变频器控制、能耗制动、氮气保护、氧气含量在线检测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有防爆

6、要求的场合都要配置,应按实际工艺、作业环境等适当的配置。 输送易燃易爆物质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的有关要求执行。尤其应注意反应釜至离心机间下料管的防静电处理。 另外,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它工具,使用防爆型电子钟等;操作现场不准吸烟,严禁烟火,严禁使用手机。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保证安全。 3.3隔离阻断,防止事故蔓延 前面提到的两起事故均是由于离心机发生爆炸后,引燃了从反应釜底阀放出的含易燃易爆物料的溶液,从而迅速蔓延到整个车间。由于车间超量存放危险化学品,从而爆炸燃烧事故使室内设备全部坍塌被毁,造成事故扩展。

7、 首先离心分开区域应设置在独立的隔间内,与其他生产区域之间采纳防火实墙进行分隔,且应保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同时应强化离心分开区域的通风。离心作业区域应严格控制现场操作人员人数。 其次企业应严格控制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有条件的企业尽量使用管道输送。假设作业现场需要使用桶装物料直接加料,应划出专门的中间物料存放区,物料存放区与生产作业区域应采纳防火实墙进行分隔,尽量做到使用溶剂区域无物料堆放。离心作业区域严禁存放危险化学品,特别应注意离心残液不得存放在离心间。 3.4改善离心工艺,选用新型离心机 在离心机氮气保护系统制定中设置在线氧气检测装置和压力变送传感器,对运行过程中的离心机内腔的氧气

8、浓度进行检测,执行定量的控制,控制其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也即保证机内的氧气浓度在易燃易爆介质的爆炸极限之外。 在离心设备发生故障、人员误操作形成危险状态时,通过自动报警、启动连锁保护装置和安全装置,实现事故安全排放直至停机等一系列的操作,保证系统安全。 3.5有效监控,及时处理 离心作业区域严格按照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制定规范的要求,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与强制通风设施进行联锁。假设离心机一旦发生泄漏,检测报警仪可在设定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发出警报,可做到早发现,早排除,早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和蔓延扩展。 4结论 安全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在教育引导职工提升安全意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治理物的不安全状态放在第一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同时人的安全意识再强,也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失误。如果我们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好,可切实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化工、制药工业生产中离心分开过程一般都涉及到易燃易爆溶剂,离心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选型的首要要求。离心机惰性气体保护、在线氧气检测技术与压差自动变送器、特别的连锁保护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系统更安全、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尤其是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使传统离心分开设备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庞大的提升,保证了系统安全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