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936543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稿加强中小学衔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中小学衔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利民二中和顺迈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围绕加强中小学衔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幻灯片)这一主题,仅就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层面来汇报一下我们两所学校是如何进行中小学衔接的。下面请各位同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所欲言。 (一)背景(司海玲):初中和小学同属基础教育学段,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九年一贯制为教学期限的。学科教学内容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可人为割裂。过去中小学教学各自为阵,老死不相往来,出现了“各扫门前雪”(查找相关图片)的局面。衔接工作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衔接程序,没有长远目标、计划来深入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以致使两个不同教育阶

2、段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刘晓雪)当我们各自走进了对方的课堂,看到了我们各自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原来中小学课堂状况)我们意识到必须要跳出狭隘的圈子,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发展的这根链条上去思考问题,要更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和小学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整体,小学的质量将关乎着中学的质量,中学的质量将关乎着学生的未来。(过渡:以上司老师和刘老师谈了中小学在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那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二)原因: (刘桂茹)(一)中小学的管理体制不衔接。(幻灯片)教育管理体制本身出现了脱节。现在中小学教学质量考评相对独立,特别是小学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小学只管小考成绩,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3、、综合心理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偏爱在毕业前进行填鸭式地突击式教育,注重短期效益。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而中学教育,对小学教育模式,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缺乏研究,导致了学生适应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难度,导致的结果是在教学上,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没有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了中小学之间出现断层。(石倩倩)(二)中小学的具体教育目标及教育思想的不衔接。(幻灯片)小学存在着强调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忽视行为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等现象。中学对学生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缺乏应有的缓冲时间和教育适应的过程,在中考的压力下,教学不得不走向过分关注学生的

4、考试成绩,偏重应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误区,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 (稽红霞)(三)中小学的阶段教育方式及教学手段不衔接。(幻灯片)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知识内容跨度大,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差异显著。教师缺乏明确的衔接意识,给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了严重的适应障碍。 (王春蕾)(四)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措施不衔接。(幻灯片)在检测、评价、指导、监控等管理方面,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组织和办法,各教育阶段之间的顺畅衔接没有有效的指导调控措施。(三)衔接的必要性:(刘桂茹)中小学衔接,主要是指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学年的衔接而言,其目的在于使全体新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缩小他们

5、已有的差距,避免新的分化,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刘晓雪)(一)中小学衔接,是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幻灯片)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司海玲)(二)中小学衔接,是提高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幻灯片

6、)搞好中小学衔接,有利于让师与生、教与学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初一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掌握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从而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能使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初步了解。(四)具体做法及成效:(赵东辉)可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区域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为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

7、可持续发展,我们利民二中和顺迈两所学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按照各自学校的统一安排曾多次在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过研讨。 (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研讨会的图片) (石倩倩)1.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附照片):我觉得加强中小学的集体备课对我们这两所学校的老师来说很重要,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这个教研活动,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小学在教学内容上是有衔接的,我们相互熟悉了对方的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与衔接。(刘桂茹)2.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评课(附课堂教学的照片、评课记录):小学部*,中学部-老师上了三节研讨课。课堂上,耐心的诱导,热情的鼓励,展现出

8、他们富有特色的个性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之间充满智慧的交流,闪烁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后,两所学校的业务领导对这三节课做了深入而精彩的点评,(评课图片或视频)并提出了对中小学课堂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所预设的目标要有效、到位;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暴露问题: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学的形式单一,满堂灌、导致了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先决条件。 3.中小学教师各自上课(附照片和评课记录)

9、(赵东辉)我们两所学校以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衔接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在把握学生发展和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基础上,我们两所学校构建了各自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顺迈小学课堂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司海玲)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以导学提纲为抓手,它不是习题案,不是教辅资料,不是教材内容的搬迁,更不是网上下载的复制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学合一”的具体化。整个导学提纲分四大步骤:认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提高。课型分为自主,展示、反馈三种课型。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宗旨,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小组学

10、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提高”四步的整合互动为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互动、互助;体现教师的“导”,突出学生的“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导学提纲以后,我们只是实现了教学内容问题化,有了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如何将这些设想落实到课堂上呢?我们是这样落实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动与教材,与自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他是通过学生主动与教材交流,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沿着老师预先设计的导学提纲一步一步,运用旧知识,发展旧知识,运用观察,类比,归纳等到方法形成新知识(形成新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做中学,既通过动脑,动手,学到新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

11、生的自学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发现知识的乐趣。独立:即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提纲上设计的题目,其目的在于把自主学习中形成的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查自主学习环节成果的途径。合作:即学生间、小组间的合作互助,强调帮扶,让优生去帮助学困生跟上来。探究:意在通过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发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探究,以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合作层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辨别。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展示包括口头展示,板演展示,表演性展示等不同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增加活动的有效性、覆盖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成功,提升学生

12、能力。反馈提高:既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只是的掌握情况,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五)成效: 作为一名亲历中小学衔接的教师,可以说每次提到衔接我都感触颇深。下面我谈一下中小学衔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课改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德性)。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为了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我们学校提出了“关注、关爱、尊重、赏识”的办学理念。在这种办学理念的驱使下我们学校的老师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我校的教师把关注关爱尊重赏识给了学生,学生也把最真的情感给了我们。我现在所教的九年一班里

13、有个叫杨露的孩子,初一那年的端午节,她送给我一个小礼物,还写了一张纸条,她说:“老师,谢谢你的爱,如果有来世我想让你做我的妈妈。”通过学生短短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课改确实丰富了我校教师的专业道德,教师也发挥了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第二,课改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想课改,必须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改便无从谈起,而理念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为了适应学校的课改,我校的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像人民教育有效教师有效教学之类的书随时可以在任何一张办公桌上看到。教师因课改而读书学习,因读书学习而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仅去年一年,我校教师就多次在区市级的

14、各类活动中获得佳绩。例如,有三位教师代表呼兰区去延寿送教;有九名教师参加市骨干考试,八名教师通过;语文组团队代表呼兰区参加了市教研院组织的岗位练兵展示活动,受到好评;在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中我校教师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从教师所取得的成绩上看,我校教师通过课改达到了自我提高、借鉴提高、引领提高、抱团提高的目的。第三,课改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带着课改的理念走进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生当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被激活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效。我校的姜晓慧老师在2010年12月13日代表呼兰区参加了市首届“珠光杯”课堂教学大赛,她展示了我校的课堂教学

15、模式,深受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获得了特等奖。我校的史占秋老师在113中学参加国培,汇报了一节数学课,当时的113中学修立新校长听完课后,说了一句话,他说:“听完这节课后,不知道谁是种子,谁是影子了。”今年4月19 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张丽华院长来我校又听了史老师一节课,听后的评价是:利民二中的老师好,学生好,收放自如,指导到位。无论是从从修校长的话中,还是从张院长的评价中都可以看出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课改前比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以上三方面中,可以看出中小学衔接确实促进了我门两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我们两所学校教师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校的课改本着“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

16、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宗旨来进行。作为践行中小学衔接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自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一、中小学衔接有效的转化了学困生,实现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在2002-2006年期间,我担任一届五四制学生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当时我也豪情满怀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的设计教学内容,卖力的讲授新课,然而事实证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低效乃至于无效,在2006年的中考中,考入省市重点的学生寥寥无几。在2007年我校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当时我任七年级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在入学新生的名单中最后一名学生孙强数学6分,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