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93459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要简单真实语文教学必须要简单真实。简单,并非是降低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反,这正是对教学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正是一个语文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表现。一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应该是形式活泼精彩,内容简单充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从教20多年来,听了不少语文老师的课,感觉现在的语文课是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看点”,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情况下: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 音乐、美术、小品、舞蹈等轮番上阵,精彩纷呈,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一番“精彩”之后,总有一种“虚”的感觉 ,总觉得这不像是语文课倒像是综合课,教师不像是教学倒像是表演

2、,那些本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似乎只是旁观的听众、看客。笔者不禁想,这些教师为什么热衷于“表演”和“复杂”,为什么不能把语文课上得“简单”、“真实”一些?笔者认为,教师热衷于“复杂”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担心学生学得不全面,出于拓展延伸的需要;二是部分教师表现欲使然。殊不知,都是害生之举,因为,不管有意无意,这都直接导致了台上教师激情洋溢、台下学生茫然无趣的尴尬局面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简单与真实。当然,简单,并非是要降低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恰恰相反,这正是对教学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正是一个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种境界。由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做到

3、以下三点:一、“简单”必须“紧扣重点、简化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名目繁多,诸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等,但笔者觉得越是名目繁多,越得需要抓住重点,千万不要在繁多的目标下迷失方向。想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必须要学会精简目标,精简目标就要抓大放小,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语文课堂价值,教材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否则,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势必导致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老子云“少则得,多则惑”,然也。如教授文言文桃花源记,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生字词。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4、3.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4.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5.识记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并会使用。6.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7.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四)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实事求是地说,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

5、计得很全面,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本课教学时间有限,仅为两课时,要想在90分钟内完成上述目标势必导致每个目标分配的时间很少,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免会打折扣。而如果把目标集中在“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4.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等重要环节上,相信效果就会比前者要好的多。二、“真实”必须“心贴学生、眼瞄考场”?首先,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的目的性应体现在学生上:教师要思学生所需、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一个学识渊博富有经验的教师是备教材更备学生,这个教

6、师一定会在课前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等,在此基础上再安排教学内容,对教学顺序和重难点的设置会有充分的考虑,问题预设一定会体现出“为什么”的理由,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甚至于不调整。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可考虑适当降低难度,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讲解细一些,反之,则适当提高难度,时间缩短一些,讲解简略一些;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弥补其缺陷;学生的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均衡的 ,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明确并实施自己欲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并注意激发,而上述情况又是和学生的年龄段紧紧连在一起的,教师明了这一切并在教学活

7、动中合理应用之,那么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是贴近学生的,是真实的 ,否则,便抛开了学生,将教学变成了教师个人的才艺表演、学识展览或者个别教师开公开课时赚取喝彩的噱头,那么,精彩则精彩,可这与学生何干,与真正的教学何干?其次,不得不说,在应试教育必须应对的今天,教学仅仅贴近学生是不够的。为了在包括中高考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应试中考出佳绩,教学还必须瞄准考场,把握考试趋势,研究考题特点,总结答题规律,并在教学中加以突显。若只是考虑学生,完全没有“考场”,学生的素质也许提高了,可考试成绩一定会大受影响。这样的后果不仅学校、学生难以承受,就是教师本人恐怕也是难以承受的。三、“简单”、“真实”还须“华”而不“

8、浮”,“活”、”实”并举写到前面两点有人可能会质疑:上语文课难道只能本本分分老老实实,不能花哨一点、漂亮一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花哨”、“漂亮”与“老实”、“本分”并不矛盾,“老实”、“本分”是教师教学必需的基本内核;“花哨”、“漂亮”是教学需取的自由活泼、富有吸引力的形式;“简单”、“真实”是教学需取的目标集中而重点突出之内容,双方相辅相成,并非相互排斥。其实,一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莫不是既形式活泼精彩而又内容简单充实的课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那种虽花哨有余可内容空洞或琐碎的课堂当然不是好课堂;同样,那种虽本分有余可沉闷压抑或无情的课堂也不是好课堂。一节课里,有些教师总想把

9、教材知识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像一个赶任务的导游,引领游客游览景点一样,游客尚未看清个头绪就被他催促着,急匆匆地从一个景点赶赴另一个景点了。虽说一日观几景,内容看似丰富,但每个景点都观之不详,赏之不透,闭上眼一想,眼前一片浮光,脑中一堆掠影,除留下麻木和疲惫外,似乎什么也没留下。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如果留下的不是深刻而清晰的知识,胸中涌动的不是澎湃而催人上进的激情,没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徒留涨涩的头脑和一堆乱麻,那不得不说,这节课是节失败的课。“华”并不一定要 “浮”;“实”并非一定要“死”。“华”而不“浮”、“活”“实”并举,才是我们教师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指南,如是,语文教学简单真实的愿景才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