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93108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时《春节序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春节序曲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2、,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五、教学难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二、发展阶段:1、欣赏春节序曲(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教师小结肯定

3、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4、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

5、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3)、完整欣赏全曲。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四、小结: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