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93052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分析教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约分与通分的基础知识,因而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材安排了例题,例1让学生看图写分数,通过直观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大小相等;例2让学生在这只活动中寻找和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在写一写、比一比。折一折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关分数的相等关系,为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教材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观察例2中得到的每组相等的分数,分析它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填空的形式,感受其中的规律;第二布,利用上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经验观察

2、分析例1中三个相等的分数,再次感受其中的规律;第三步,综合上述活动中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随后,教材还安排了两项活动,让学生验证发现的规律,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一是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各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二是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小组内用整数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涂色、填空等形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认识,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冷静思考: 看完教材,我觉得教材的安排意图是好的,然而仔细思考,其实整个安排完全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师提供信息,学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按教师铺就的道路一步一步获得知识。虽然学生参与了活动,也思考了,但总感觉整个过程冗长,波

3、澜不惊,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况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如何在这节课中体现?教材有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有知识的构建系统,能力有能力的战士台阶,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能力、方法等的建构,形成知能体系和方法路径。这一课该如何预设呢?我陷入了思考,想到本课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息息相关,学生又刚学过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我想,是不是可以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通过“回忆设疑猜测验证总结巩固”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于是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教学过程:一、填一填,说说填写的依据13500500=35( )2. 4.20.07=( )73.

4、 67=4. 83=(指名口答,板书商不变规律和分数与除法关系式)二、设疑导入师:既然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那么分数中会不会有类似的规律呢?如果有,那会是怎样的规律呢?大胆猜测一下。(学生静静地思考)三、大胆猜测1小组内交流猜测及想法2指名汇报生1:我认为有,规律是这样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其实,我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商不变规律中“被除数和除数”替换为“分子和分母”,“商不变”改为“分数值”。(有的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有些惊讶)师:听清楚了吗?谁再来重复一遍。(板书猜想内容)四、验证猜测师:科学离不开大胆的猜想,如何把

5、猜想变成现实呢?(在猜想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生(毫不犹豫地):举例验证师:好!谁来举个例子?生2:1/2=0.5,把它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就是2/4,2/4=0.5师:听明白了吗?举例后把分数化成小数比一比,充分说明1/2=2/4。还也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1/2=2/4?生3:画图比一比。生4:还可以用纸折一折。师:好的!一个例子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下面就请你们再找出几个例子,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说明上面的猜想是成立的。(学生独自举例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展示交流)五、归纳总结师:现在你们能自信的告诉老师,分数中有没有类似于商不变的规律吗?生(响亮的):有!师(擦去问号):一起说一说这个规律。(

6、生答略)师: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努力像数学家那样通过猜测验证,发现了前人发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师:想一想,你能找到多少个和1/2相等的分数?生:无数个,因为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六、数学游戏:你出我对说说相等的分数1教师先示范游戏方法2小组内游戏(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其他血色很难过分别说出一个与之相等的分数)七巩固深化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十一的13题3.完成补充习题4.思考题:4/7的分母增加2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激发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大胆猜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猜想,最终正式猜想成立。以“再创造”的方式让学生真实经历知识形成的“数学化”过程,开发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整个活动中,教师退出首席位置,学生们从小心翼翼猜想到跃跃欲试主动探索结果,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一课中,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他们在交流中数学语言水平得以提高,更收获了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这种学习经验和体验会促使他们今后更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教材只是知识的一个载体。作为一线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的同时,大胆思考,根据知识体系和本班学生的学请用好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