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92456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追寻高雅生活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内容,教师事先考虑到课题可能与学生的理解有点距离,上课时有意改了课题为追寻健康的生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从课题上看,本课的设计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让学生辨别“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教师的巧妙设计突破的我们预先是设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描述:以歌曲导入,播放,熟悉的画面,轻快优美的旋律很快就把学生课间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学生们也轻声地跟着哼了起来。师:刚才我们所看的校园MTV是我们学校的缩影,从中你们看到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包括哪些方面?生1:我看到了同学们在

2、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生2:我看到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场面。生3:我还看到我们在学校中获得了荣誉。生4:我看到画面中老师和我们同学的关系得融洽-。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在MTV中所看到的一切表述出来,他们热情高涨,似乎意犹未尽。教师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让学生继续这个话题。师:在学校里,你们还喜欢并参加的活动有哪些?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平时所喜欢的各种活动,教师接着提问:这些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呢?生:强身健体、增强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师:这些都是健康生活。为了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的理解,教师举了一个在学生中经常会碰上的一个事例,出示屏幕: 小辉是个初一学生,有一天,数学老师给大家

3、看了两幅图片,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下课后,小辉会怎样做呢?同学们的兴致很快就调动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了学生的答案,留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教师让学生说出小辉各种可能的做法后,然后展示屏幕,小辉当时的真实做法: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小辉继续思考,但始终想不明白。两个三角形底、高都是一样的啊,这样说来面积都是一样的,如果缺了一块,难道是三角形面积定理有错?他用了6种方法都没找出结果,他的同桌嘲笑他:“算了吧,你已经失败6次了!”师:面对挫折,小辉会怎么说?教师继续利用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来猜想小辉会说些什么,继而推测他会采取的行动,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

4、象,之后展示结果:小辉回驳道“我的成果就是知道这六种方法都行不通!哈哈,我一定能找到区别!” 终于,他发现了“谜底”,原来是我们的视觉出现了偏差小辉也从此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若干年后师:若干年后,小辉成为-老师的问话还没有结束,早就有几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看来有同学早就有了答案。老师也深知学生这时最希望让他们一吐为快,就让学生说说小辉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小辉以后成为了数学家。生:小辉成了著名的工程师。生:小辉可能成为科学家。生:小辉成了画家。生:小辉也有可能成为建筑师或医生。生:-。同学们纷纷猜测小辉以后会成为名人,他们的理解是小辉具备名人的一些优秀品质,理所当然成为了名人。教师

5、对同学们的答案不可置否,在屏幕上展示若干年后小辉的情况及他的近照:潘辉 26岁 XX中学数学教师 第九届华杯赛优秀教练员 辅导学生俞华程获全国华杯赛金奖 区数学优质课评比第一名 区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二等奖 区十佳辅导员 学生看到老师所展示小辉,顿时傻眼了,他们万万想不到被他们猜测为数学家、科学家或其他名人的小辉竟是自己熟悉的数学老师。对于自己的数学老师,学生的更添了一份敬意,学生也更愿意多一点理解自己的老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向学生提问:我们的数学老师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果呢?生:勤奋、好学、努力-。老师再一次展示数学老师获得成功的几个要素: 好奇心强 “ 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

6、小辉继续思考-”乐观幽默 “我的成果就是知道这六种方法都行不通!”坚持不懈 “ 我一定能找到区别”师:这些要素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关系?生回答略。这节课教师选取的“小辉”的例子巧妙之处在于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虽抛弃了传统的以大科学家等大名人的事迹来说教,却收到了比前者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整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值得我们去思考。课例评析:本堂课贯穿了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德育生活化。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思品课的教学就应当善于挖掘生活中具体事例,开发和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7、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独具匠心。善于选取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值得我们教师的借鉴。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教材细节处理方面,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如本课的课题设计上,教师并非遵从教材的权威,而是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理解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加以修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用“健康”取代“高雅”,对于初一同学来说,通俗而易于理解。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将被他的学生所尊重,他的教育也就易获得成功。其次,教学事例的选取上,始

8、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本校的校歌、本校的生活场景和本校的教师,这一切是学生最熟悉的,同时又是同学们喜闻乐见,自然就易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得到老师的尊重。在课堂中,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使其表现的欲望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使学生的答案与事实不一致,教师也不急于否定,保护了学生自尊和发言的积极性,不是灌输给学生某种感受,而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最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在体验、感悟中成长。(2)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而又不甚熟悉的事物易产生兴趣。在本堂课中,学生的情绪一直是高涨的,这是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一环又一

9、环的加以深化,让学生既能根据教师设计思路,又能比较开放、大胆展开想象,达到预先的教学设想。正如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可见,兴趣既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又来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同身边的各种事实和现象联系起来,努力寻找它们之间契合点,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行有效而又深刻品德教育。如课例中小辉成功的故事,可以说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不是直接就道出小辉的真实身份就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这样学生就不会受现实中原有对数学老师形象、品质等方面印象的束缚,可

10、以解放学生思维,使学生把小辉当出生活中成功典型例子,借助于学生的自身成功经历及他们对成功实现的理解,说出成功与个人品质的关系,无形中使学生受到很好关于成功的自我教育,这不正是体现了德育“事事都有教育意义”的理念吗?教师这样处理教材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不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法定文本”,受其束缚,而是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作为师生交往的“话题”,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加和组创。教师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生活的实际等,经过提炼,加工成一个生动形象地案例,增加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创造性地活动,如,小辉成功的实例,看似与教材内容无关,因为本课教学内容是“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从“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好奇”等几方面来培养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经过教师精心筛选、加工,通过一个小辉成功案例,把几个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同用丝线把珍珠穿了起来,巧妙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建构新的意义,使学生接受一次活生生的成功的教育。新的课改呼唤有新教学理念、新课程观的教师。思品课只有立足现实生活,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教育意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教材框框中走出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审视、规划教学目标、内容,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一时的教学效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