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92426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物理网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总体说明11.概述11.12008年XX片区项目建设概况11.22009年XX片区项目建设背景1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4项目建设达到的目的31.5项目建设指导思想31.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41.7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范围41.8项目建设原则5二用户分类及业务预测112.1政府机关用户122.2金融证券用户122.3智能大厦用户122.4住宅小区用户122.5宾馆酒店用户132.6文教卫生用户132.7企业科研用户132.8各类用户对光纤的需求预测13三建设方案及投资估算14四投资估算分析174.1工程投资估算依据174.2单位造价指标18五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建议19六工

2、程经济评价196.1资金来源206.2基础数据206.2.1计算期的确定206.2.2固定资产余值估算206.2.3总成本测算216.2.3.1通信业务成本216.2.3.2管理费用216.2.3.3财务费用226.2.3.4营业费用226.2.4收入测算226.3财务评价结果226.3.1财务评价的基本数据表226.3.2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236.3.3财务评价指标分析236.3.4敏感性分析246.3.5结论25七附件267.1附表267.2附图26 2009年9月出版 第 2页 共2页中国移动XX公司2009年光纤物理网XX片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总体说明1. 概述1.1 2008

3、年XX片区项目建设概况2008年按XX移动公司统一部署,XX片区的各分公司的光纤物理网建设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共计建设完成18个业务汇聚节点,布放133.39皮长公里光缆,安装完成75台室外光交、33台室内光纤配线架,开挖完成9.464公里的管道。共计完成投资计划963.65万元。1.2 2009年XX片区项目建设背景通过2008年大规模的光纤物理网建设,XX片区各分公司的光纤物理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结构环为主,层次分明,调度灵活,安全可靠,能够满足承载语音、数据、IP、ATM宽带等综合业务的传输网络。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电信业面临剧烈变动的几年,根据已经正式公布的电信重组方案,重组完成后,中

4、国电信市场将呈现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格局。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今后几年也是决定企业未来走向的关键转型期,中国移动面临着新竞争者的进入、全业务竞争等前所未有的竞争挑战,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移动要想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对公司未来竞争所需要的战略资源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提前做好关键战略资源的储备工作。从战略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来看,中国移动各分公司的光纤物理网及承载光纤物理网的通信管道建设是否到位则成为影响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目前,通过2008的建设XX片区各分公司的光纤物理网与同片区的固网运营商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同片区的固网运营商已有管道资源733公里,光纤资

5、源4956皮长公里,227个不同规格的光交点。XX片区的光纤2009年光纤物理网工程(分公司部分)XX片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建设必要性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在网络转型和用户接入宽带化趋势下,光纤物理网作为发展各种用户和接近用户的战略性资源,是支撑综合接入平台发展,加速各种高带宽业务接入,争夺大客户业务的关键基础物理网络,有力支撑通信网络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光缆网络物理结构应脱离单纯为传统窄带业务服务的网络结构,向承载未来所有业务网的基础网络方向演进。大规模的建设光纤物理网,是XX移动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电信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政企客

6、户争夺日趋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XX电信、XX联通在也加紧了网络建设。优质、安全网络已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砝码,而光纤物理网是通信业务网的基础的基础,其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这方面XX电信走得很快,每年滚动性投资相当大。要缩短与XX电信的差距,就应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在电信业重组后,全业务运营是大势所趋,因此,对光纤物理网进行大规模建设也是XX移动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根据XX移动公司提供的城区AB类集团客户调查表数据,结合2008年光纤物理网完成后的覆盖效果,XX片区城区共有AB类集团客户826个,处在已建成光纤物理网500米范围内的约有4

7、21个,还有大量尚未覆盖。由此可见,XX移动为满足全业务竞争需求,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对光纤物理网进行合理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2)项目建设可行性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对通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也越来越科学。根据对XX移动各分公司通信网络资源的全面调查和市场需求的科学分析,得出2009年对各分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光纤物理网建设是有充分条件的。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是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建设是可行的。1.4 项目建设达到的目的(1)将光纤物理网从传输网中脱离出来,单独规划,重新考虑网络结构、覆盖方式等相关问题,使之能适应全业务发展的需求,成为承载未来所有业务网的基础网络 。(2)适应接入技术的多

8、样性。(3)提高基础网络建设的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光纤物理网的建设,将大大优化现有的光缆网的结构,减少光缆、管道、局房投资建设的盲目性。1.5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2008年光纤物理网已建成骨架,对前期规划方案不要作较大调整。对业务发展重点区域应大量采用二级分光点方式,将光纤物理网资源更进一步接近用户。(2)以满足市场业务需求为主导,以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原则,注意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利润率;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合理布局,尽快投入运营。(3)以近期为主,满足中远期发展的需要。结合XX移动3G发展需要,考虑预留机房面积、管道资源等通

9、信基础设施,为该XX移动将来的业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从实际出发,合理、规范、经济、安全、可靠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通信系统的建设。(5)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做到投资产出效益的最大化。(6)对尚在开发区域,应将管道、交接间等资源作好提前规划。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XX移动各部门提供的有关参考文件、资料等。(2)XX市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实地勘察资料。(3)我院出版的“XX移动2008年光纤物理网XX片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XX移动各分公司网络部相关人员提供的意见、要求。(5)国家颁发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其他相关资料。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范围本可行性

10、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对本期工程建设必要性的论证(2)业务需求(3)网络现状(4)建设方案(5)投资估算与分析(6)建设条件(7)建设进度(8)经济评价工程范围包括:(1)2009年XX移动XX片区光纤物理网建设规模。(2)2009年XX移动XX片区配套通信管道建设规模。(3)2009年XX移动XX片区配套机房及光交接设备间建设规模(投资不列入本项目,由各分公司通过其他程序解决)。1.8 项目建设原则1.8.1 光纤物理网建设原则过去,光纤物理网主要是满足传输网络建设需求,接入层光缆需求较少,少量的接入层光缆一般直接从汇聚节点拉出。随着近年来数据光纤和用户光纤需求的迅速增加,电信

11、运营商在接入层光缆的建设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如何建设接入层光缆网络,已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课题。发展光纤物理网应积极推进FTTX策略,扩大光缆网络的覆盖范围,缩短末端接入光缆的长度,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光缆利用率,充分利用接入层设备收敛能力提高接入光缆的资源使用,并指导规划期各种业务的接入和网络技术的部署。主要建设原则如下:(1) 适度超前、分步实施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同时快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同时由于接入层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接入技术日新月异,在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接入层光缆网络规划,并按照规划分步实施。(2) 分层建设根据网络结

12、构清晰的要求,接入层光缆要分为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进行建设。主干层包括主干层光缆和光交接节点设备,配线层包括配线层光缆、光分配节点和用户终端设施。主干层光缆建设要根据规划保持相对稳定,配线层光缆建设要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快的特点,要满足这些要求和特点就需分层建设。分层组网示意图如下:(3) 分区覆盖根据用户分布和现有资源情况,划分覆盖区,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光缆覆盖区一旦划定,应相对长期稳定,不宜频繁地调整,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是因为,光缆覆盖区实际上就是一个以主干光缆节点为中心的区域线路网络,它的稳定,有利于光缆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同时也减少了调整线路的工程量。换句话说,“稳定”带来了巨

13、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分区原则:应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用户密度与最佳容量、原有光缆及机房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边界应以河流、铁路、公路干线等其他妨碍光缆穿越的大型障碍物为界;区域划分应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服务面积不宜过大。(4) 就近接入根据覆盖区域规划,对业务需求按“就近”原则进行疏导,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网络接入能力。(5) 拓扑结构选择光纤接入层主要有星型、线型和环型三种基本结构。主干层光缆原则上采用环形拓扑结构,主要是因为用户业务接入的汇集层所承载的业务都需要提供环形保护或双路由保护。对于工业开发区、规划新区等业务非密集区,光缆路由不具备成环条件的,主干光缆拓扑可以考虑暂不成

14、环。配线层光缆主要受成本和路由限制,难于成环组网,常采用树型或星型结构。对部分需要较高安全性的业务,可以采用环形结构或双路由保护。根据配线区域内用户及业务分布情况、安全性要求、客观地理条件等因素,灵活采用多个光分配点与单光交接点组网,或多个光分配点通过双光交接点组网的拓扑结构。(6) 光交接设备设置光交接设备是指对接入层光缆进行灵活调度分配的光交接节点和交分配节点,其设置原则主要从管孔资源、业务需求、用户性质、网络安全等方面考虑。综合考虑管孔资源、用户属性、潜在业务需求,确定光交接区。如选择在用户密度较大、管孔资源较富裕处设立光交接节点,方便光缆出入,便于各配线光缆的建设。光交接点与光分配点的

15、设置应结合当地城市规划和电信网规划进行,应在党政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地方设置,以便快速实现用户接入。从网络安全考虑,应尽可能设置在具备产权或长期使用权的室内机房;室外光交接节点应设置在地理位置比较稳定的区域,以后不易受市政建设的影响,同时避开外部高电压干扰,高温、腐蚀和易燃易爆区影响。从业务覆盖考虑,一个光交接节点覆盖范围为以500m800m为半径组成的小区或5-15幢多层住宅楼群,收容用户数量为300-800户,具体应根据光交接区内用户分布密度合理布置,郊区或乡村可根据业务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从业务覆盖的密集程度考虑,在城市核心区域,集团客户密集区域可适当增加二级光交点,将光纤物理网资源更加接近用户,方便今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还能提高主干光缆利用率,更能提高一级光交点的有效利用率。从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考虑,应考虑在光交接设备内预留相应的空间,加入分光器通过PON技术对用户进行收敛,提高主干光缆纤芯单芯利用率。以满足全业务接入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