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91724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栖凤路西段道路工程下穿京广铁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复 核:项目经理:中铁二十五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栖凤路框架桥项目部二00七年十一月栖凤路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审 查 表承建单位三公司安质部三公司施工技术部三公司总工程师监 理 单 位设 计 单 位建 设 单 位目 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准备4、施工组织机构5、施工安排6、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7、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8、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9、文明施工及环保10、附件附图检算资料1、编制依据1.1长沙市栖凤路下穿京广铁路上行(k1562+011.6)处及下行(K1562+013.4)处框架桥工程招标文件及本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2、1.2我公司现场踏勘调查了解的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施工环境等情况。1.3我公司以往施工类似过轨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经验、工法及我单位现有机械设备及技术力量。1.4 现行铁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及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定额。 1.5 我公司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有效文件。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栖凤路下穿京广铁路框架桥。本框架桥于京广上行线K1562+011.6处,新建2-17.0m顶进框架桥;于京广下行线K1562+013.4 处新建 13+17.0m顶进框架桥。框架桥轴向长度为9.6m,框架内净高为5.0m,框架顶板至轨底的覆土厚度不小于1.2m。框架桥位处地层从上到下

3、依次为:填筑土,0=80kpa,1=18kpa,厚度为2.30米-14.2米;粉质粘土, 0=180-220kpa,1=50-65kpa,由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土质均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强风化泥质砂岩0=400kpa,1=150kpa,岩体基本质量为级,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干裂。该场地处地下水受浏阳河水位影响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框架桥预制场地及顶进就位后均位于人工填筑上。对于框架基底处理采取铺设8钢筋网浇筑C40速凝混凝土60cm厚的办法处理,如地质情况和设计有差异,将和设计联系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3、施工准备3.1施工调查组织现场施工调查组,对本工程所处位置的水文地

4、质、地形特点、征地拆迁、临时用地、临时用房、地材生产供应、外来材料采购供应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基础资料。3.2技术准备3.2.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内容,并进行现场核对,根据现场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有关单位解决。3.2.2按照中南大学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测量资料,进行交接桩复测,然后组织施工定位放样测量。3.2.3进行主材、地材进场前的取样检验;确定所需强度等级的砂浆、混凝土配合比;对提供成品、半成品材料的厂商进行调查评审,确定合格分供方,以控制工程材料质量。3.2.4根据施工合同、施工调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验标和我单位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编制实施性

5、施工组织设计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为组织和指导施工提供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3.2.5对施工地段路基下管线进行调查,及时作好管线拆迁及防护工作,并与铁路有关单位签定安全协议,办理既有线施工许可证。3.3临时工程本工程位于芙蓉北路旁,交通十分方便;生活及照明用电利用当地电源,动力用电拟配备一台160KW发电机供电; 施工用水则打井取水;就近租用当地居民房屋作为项目部驻地,施工队工棚及生产房屋搭设在施工现场附近。施工平面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4、组织机构我单位将组建项目部进行施工,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施工工作,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施工技术工作,项目部下设技

6、术组、测量实验组、物资设备组、综合组、安全质量组、施工组及各作业班组。具体详见组织机构框图。组织机构框图项目经理:徐根宝项目总工:张华成物资设备组 张正立技 术 组 李祖勇测量试验组 李祖勇综 合 组 刘 凯 安全质量组 郭晓农施 工 组 沈添源木工班钢筋班顶进班装吊班混凝土班机电班线路防护班5、施工安排5.1施工顺序安排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先开挖工作坑,施工滑板混凝土,然后按平行流水作业施工预制四个框架,同时进行框架后座及线路加固挖孔桩施工,框架及后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与铁路运输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即可开始顶进,框架顶进就位后,拆除线路加固设备,恢复线路,同时进行附属工程施工。5.2工期安排

7、本工程计划于2007年11月5日开工,2008年4月10日完成(如开工时间推迟,工期相应顺延)。具体施工安排如下:施工准备: 2007年11月5日2007年11月10日框架预制工作坑: 2007年11月11日2007年11月19日框架预制: 2007年11月20日2007年12月14日框架顶进后背: 2007年11月25日2007年12月18日 挖孔桩施工: 2007年11月25日2007年12月26日下行线框架顶进线路加固: 2007年月12月23日2007年12月27日下行线框架顶进: 2008年12月28日2008年1月11日下行线恢复线路 2008年1月12日2008年1月15日上行线

8、框架顶进线路加固: 2008年3月1日2008年3月5日上行线框架顶进: 2008年3月6日 2008年3月17日上行线恢复线路: 2008年3月18日2008年3月21日出入口及其附属工程施工: 2008年3月22日2008年4月10日本工程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5.3劳动力安排根据定额测算及工期要求,本工程平均上场人数80人。具体劳动力安排详见劳动力配备表及施工进度横道图劳动力动态曲线。劳动力配备表序号工 种人数(人)工 作 内 容1钢筋工12钢筋加工绑扎2木工8模板加工、立模3装吊工5线路加固构件安拆4架子工8搭设、拆除支架5混凝土工4混凝土拌制、振捣、养护6砌石工5浆砌片

9、石施工7测量工、试验员1中线、水平测量,试验8材料员1材料采购、供应9电工2生产、生活用电10电焊工2钢筋焊接、钢构件焊接11线路工3线路维修养护12防护员6线路防护13驻站联络员3驻站联络14普工18配合技术工种14管理人员8施工、技术管理15合计(人) 845.4主要材料供应本工程所用水泥、钢筋及砂石料较多,水泥计划采用雪峰牌水泥,混凝土采用商品砼。钢筋采用名厂钢筋,砂石供应采取就近择优采购。5.5施工机械设备安排拟投入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表序 号设 备 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1挖掘机EX200/EX300台12自卸汽车ZM430台23卷扬机3吨/1吨台1/14混凝土内部振动器插入式台65

10、混凝土外部振动器平板式台26灰浆搅拌机250L台17泥浆泵3PNL-21台18抽水机台29对焊机VN-100台210交流电焊机30KVA/75KVA台1/111钢筋切割机G40台112钢筋弯曲机GJB7-400台113200t卧式千斤顶QYS400-1000台3014液压操纵台BZ50-30台615列车测速仪LCS-2台2169立方米空压机VY-9/7-a台117凿岩机小型台418线路防护、养护设备铁路常用工具套219 镐头机台16、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本框架桥拟采取预制框架、加固线路、顶进的方法施工。6.1基坑开挖及排水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基坑中心线及开挖边线,工作坑采用机械开挖为主,机械开挖

11、至基坑顶设计标高0.2m时,为避免扰动基底,采用人工清底修整。工作坑靠既有线侧按1:1坡率放坡开挖,前端靠近铁路路基边坡坡脚,为了保证边坡稳定,对其采取C20细石砼护面并采取土袋码砌防护措施。工作坑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及时将地下水及地表水排走。6.2滑板垫层施工滑板基坑至顶入端框架就位前基坑处基坑地基采用分层夯填60cm厚片石,上铺20cm中砂处理。滑板采用200号混凝土,滑板与原地基接触部分每隔2.0米设置一道锚梁,以防滑在框架启动时滑动。滑板面要求平顺,以减少框架顶进启动阻力,并在滑板的两侧设置导向墩,以防止框架顶进入土前方向发生偏离。滑板混凝土浇注完毕,在其上均匀涂刷石蜡滑石粉等润滑层,

12、要求表面光洁、平滑。框架底板浇注前再铺一层塑料薄膜(或彩条布)作隔离层。为防止顶进中出现扎头现象,采取在框架前端底板设置船头坡,另外滑板施工时,滑板面沿顶进方向设置前高后低的0.3%的仰坡。6.3后背施工框架顶进后背由后背P50 钢轨桩、挡土枕木、分配梁、后背填土四部分组成。后背土利用原状土及工作坑开挖土方,后背填土要求分层夯实。6.4框架主体框架桥上行线为2-17.0m,;下行线为1-13.0m+1-17.0m共4孔C40号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桥轴向长度9.6m,每节框架分三阶段进行施工,先施工框架底板及边墙梗肋,然后施工框架边(中)墙,再搭设支架、铺设顶板底模施工框架顶板,其工艺流程为:测

13、量放线绑扎底板钢筋立模浇筑底板混凝土绑扎墙身钢筋立墙模浇筑墙身混凝土支架搭设立顶板底模绑扎顶板钢筋立顶板端侧模浇筑顶板混凝土防水层保护层施工。(1) 测量放线在滑板(垫层)上用全站仪精确定出框架中线、边线及端线,确保框架制作位置准确。(2) 钢筋制作及安装钢筋的制作及安装严格按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要求其位置、数量、几何尺寸、规格、搭接长度等准确无误,且绑扎牢固可靠,同时做好保护层支垫,在混凝土灌注前做好钢筋隐蔽签证;混凝土灌注时派专人看管钢筋并及时对钢筋复位修正。(3)支架搭设顶板下脚手架承担着顶板混凝土及钢筋的重量,有较大荷载,既要保证其稳定性,又要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架拟采用50钢管脚手架,排间距按0.8m进行搭设,由于框架净空较高,支架每1m左右设置一道横向连件。(4)模板工程根据框架桥结构形式,内外截面积较大,拟采用定型木模板,外加方木肋带。模板安装时,必须严格控制接缝宽度,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