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916540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的教学智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课堂上,你有过因没料到自己学生的“刁钻”的提问而窘迫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吗?你有过因不能“掌控”学生讨论的局面而手足无措的时候吗?如果有,那么不要悲伤,其实这应该算是你教学生涯中的宝贵时光!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尺讲台上四十分钟的表演,虽不能花我们十年,却至少也得五六个小时外加课前的五分钟吧!在这几百分钟中,我们绞尽脑汁,累死了无数个脑细胞来设计在那四十分钟内的一招一式,预想在那四十分钟内可能突然发生的意外。然而,即使这样,还是难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总有那么几条不开窍的脑筋不往你设的“套子”里钻,总有那么几个古怪的脑袋会想出让你一时思维短路的古怪问题,总有那么几双邪乎的眼睛等着瞧你抓

2、耳挠腮的糗样。面对这些“出墙的红杏”,你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呢,还是“两耳不闻窗内事”,不管出哪一招,都有可能让你的课堂从此成为你自己的“一言堂”。所以,如果你遇到了这些“出墙红杏”,又不想从此让这个舞台上的节目成为自己的“独舞”的话,请你不要拘泥于预设的内容、过程不放,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巧妙化解与跟进中得以完善,走向睿智。本文采撷几个教学片断,就课堂中折射出来的教学智慧来谈点自己的认识,希望能达成共识。有时,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尴尬一面,就有可能带来意外的“作品”,被开发成一种生成性资源,让教学增色。一、直面尴尬,别具匠心教

3、学中发生一些教师不愿发生且是不利的事件固然糟糕,但“祸兮,福之所倚”,教师要借助自己的灵感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注重事物间的微妙联系,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镜头一 上课铃响了,华老师戴着帽子走上了讲台,小朋友们齐刷刷得向他投去了异样的目光。师:小朋友们,看到台上的我,你觉得我最特别的是什么?生1:您的腰杆特别直。生2:您戴着帽子。师:(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括号”,为了与算式中要加上一个中括号相吻合,他刻意避开“猜一猜,我为什么戴帽子呢”这一问。)我为什么要在头上加个帽子呢,猜一猜。生3:您没有头发。生4:您的发型不好看。生5:戴着帽子显得更年轻。生6:戴上帽子特别有风度。生7:推广20

4、08奥运。(帽上印有“2008”和“中国印”。)师: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可以是为了保暖,也可以是为了遮阳,还可以是为了遮羞那我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告诉你,这是谜。等到下课时,华老师总结完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功能后,摘掉帽子,深深地一鞠躬,孩子们轻轻地笑了。原来一次意外让华老师的后脑勺磕破了,在医院里被缝上了六针,而且还被戴上了头罩。华老师也笑着说:“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太有趣了!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

5、。这是我永远也想不到一块的事。我不得不佩服华老师的机智,他竟能巧妙地将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融入教学中,而且是那样的恰到好处。磕破脑袋,本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使尴尬的事件变成了有趣的资源,却是有心的,苦苦追寻的。正是华老师别具匠心的创造,成就了课堂上一笔意外的教学资源,课堂也因此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二、 借着失误,暗渡陈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都有可能出现讲错或是写错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或许有人会趁学生低头写字之时,快速改过板书;或许有人会迅速转移话题;或许,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采用种种方式遮掩自己的错误,轻描

6、淡写地逃过这些错误。其实教学中的错误恰恰是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犯错误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就是探究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能慧眼识珠,在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正确处理,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在纠错、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镜头二 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说出下列两种图形的倍数关系: ( )是( )的( )倍题目刚刚出来,学生就大喊:“题目错啦!题目错啦!”“这题不好做!”教师仔细一看,果然,正想补画上一个,突然灵机一动,改变了注意,马上调整了心态,故作难色“求”学生:“是

7、吗?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学生一听说要帮老师,二年级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想出了各种办法。方法1:再添上一个 ()是()的(2)倍方法2:再添上2个 ()是()的(1)倍方法3:去掉2个 ()是()的(5)倍方法4:去掉2个 ()是()的(1)倍方法5:不增加也不减少图形的个数()是()的(1)倍多2个或()是()的(2)倍少1个1小朋友们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方法,将一场即将发生混乱的数学课刹那间变成了展示学生聪明才智,提高学生交流辩论能力的场所。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失误漏画了一个,却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具大的诱惑力。孩子们在这

8、道题的练习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折射出他们的创造精神,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精彩,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显得生机勃勃,才充满了智慧。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就有可能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生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让教学添彩。三、善待错误,峰回路转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认为这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 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 有些教师对学生出其不意的发言, 常常因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而不知所措。其实, 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镜头三 吴正宪老师的

9、一个教学案例,可以给读者很多启示。吴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小朋友用课前准备好的纸折出12,并涂上颜色表示。学生们纷纷拿起纸,动手开始折纸。学生们折的差不多了,吴老师说:“请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粘贴在黑板上,和别人一样的就不用粘贴了。”学生们纷纷上黑板粘贴作品。这时吴老师发现一个小男孩把纸平均折成了4份,用颜色涂了其中的一份。于是,吴老师让这个男孩子把他的作品粘贴在黑板的最上方。全班交流时,吴老师有意地把他的作品放在最后进行。师:请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折法,谁来说说?生1:这个涂色部分不是12,是这个图形的14。因为

10、他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14。师:那么这样的2份是多少?(24)3份呢?(34)4份呢?(44)你们觉得他折的怎么样?生1:乱折。生2:没按老师要求折。生3:他开小差了。师:我们创造出14、24、34、44,应该感谢谁?生2:我们得感谢他。2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上例中,那个小朋友折出的图形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吴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的借用了这一生成性的资源,顺应学情,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张扬正确观点,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对这个 “错”的热烈争论,形成了一些

11、独到的见解,将知识点从一个点上升到另一个点上,实现了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吴老师将一切成功的获得都归结到那个折出1/4的孩子身上,她的只言片语,带给学生的是轻松与和谐,是呵护与依赖,是压力的消减与气氛的交融,是一种启示与引路,这是那种单单找个台阶下的做法所不能涵盖的。假若我们的课堂也像吴老师一样,具有照顾学生面子,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使得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也定能巧妙得挥出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四、关注偶发,绝处逢生课堂教学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它突如其来、懵懂闯入,令课堂组织者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

12、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镜头四“角的度量”教学片段(学生开始自己练习量角。教师巡视,发现正确率很高,人人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意外发生了。)生1: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师:哦!(略停顿)大家看,生1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还能量角吗?生2: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生3: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生4:可是生1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组相互讨

13、论一下。(小组交流后汇报)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小组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3学生创造的火花、珍贵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和一双洞若观火的眼睛。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及时的捕捉。上述案例中的一次偶然,却产生了更有创意的方法。那是教师及时地根据课堂上获得的反馈信息,充分利用课堂中临时出现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 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一

14、方智慧飞扬的天地。五、宽容另类,别有洞天课堂上的另类资源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让另类生成精彩的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要真心宽容学生的另类声音, 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会发现课堂也别有洞天。镜头五“8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出示:想一想:5+3=,83=,3+5=,85=)师:你能计算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我先数5,接着再数3个数,得6、7、8。生:我想5和3组成8,3加5得8。生:我知道5加3得8,所以3加5也得8。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学生边举手,边站起来大声地说:“5加3得1。”话音一落,全班哄堂大笑。(此时

15、,如何面对学生的回答就要看教师的教育机智。如果教师不让学生把话说完,把“5加3得1”视为“有意刁难”、“胡说八道”而不予理睬,或加以指责,那么这位学生就会感到委屈,会产生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试问:这位学生今后还敢想敢说吗?那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从何说起呢?这位学生肯定地说“5加3得1”,一定有他的道理。老师信任学生,期待学生能给出一个说法。于是,他就-)师:哦! 5加3还会得1?你是怎么想的?请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这位学生由于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不敢回答)师:大胆些。不要紧张。老师和同学都在等着你说呢!(这位学生在和蔼亲切真诚的鼓励下终于开口了)生:今天是星期五,再加三天,不是星期一吗?所以5加3得1。师:真棒!原来是这样。(这位学生开心得意地笑了)师:这样的5加3得1,实际应该怎样说更好呢?(经过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后,老师小结)师:5加3只能得8,因为一星期只有7天,8减去7才得1。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他们会无所顾忌地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上述案例中学生竟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