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测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91619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联考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30分)一、(9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徜徉 鹰隼 崇山竣岭 茕茕孑立B、簇新 赊账 纵横驰聘 优胜劣汰C、时髦 颓垣 冠冕堂皇 昙花一现D、寒喧 铿锵 明日黄花 声嘶力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

2、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计算机是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电脑知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 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B学校强调:最近,校园内接连出现同学吃零食、使用手机的事情,全校同学必须提高认识,尽量防止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C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第56届总统,他竞选获胜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清醒地认识到蓝领阶层和社会底层选民是决定大选结果的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D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自此之后,开通短信业务的手机用户急剧增长。二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茶马古道

3、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4、。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

5、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4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

6、一项是( )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为了宫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蕉藏区可渭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7、,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冶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三.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8、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

9、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汉军至,无以渡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骓不逝兮可奈何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自刎而死9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宜将剩

10、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第 卷(共120分)四、(22分)11、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句子。(10分) 陶

11、公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世说新语)(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3分)译文:(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4分)译文:(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文: (3分)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离宫:

12、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3分)(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4分)13、默写(任选5句)(5分)(1)_,_,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谏太宗十思疏)(2)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3)吾所以为此者,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_,_,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6)臣心一片磁针石,_。(文天祥渡扬子江)(7)我是_,是失修的路基。(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五、阅读下

13、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23分)逃 离食堂的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山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