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91373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没有讲台的爱心教育送教上门初探张彦民 梁 慧摘 要:“送教上门”是为了保证每一位残障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为不能走进课堂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关键词:送教上门 专业评估 医教结合 为了保障每一位残障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教育的公平和省教育厅提出的适龄残疾学生“全覆盖”、“零拒绝”。 送教上门也是我国残障儿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送教上门在我校还处在探索、试验的阶段。现在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一、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指的是在县教育局、县残联备案注册登记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因生活无法自理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或因病症严重休学后无法返校学习,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

2、4周岁学籍在校的中重度残障儿童少年。要遵循“家庭自愿、学校支持、分片负责、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目的是通过“送教上门”,开展康复训练指导,进行缺陷补偿,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指导,逐步提升家长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能力。1、进行摸底调查对送教上门这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面有三个副组长,每个副组长各带一个小组,每组负责固定的几个乡镇。对摸底工作,我们的要求是思想认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摸底调查到位。在这些对象中,多数残疾儿童由于从没有接受过教育,各方面发展相当迟缓,通过一般的交流、观察甚至评估不能全面地了解其情况。因此,主要是与家长

3、沟通,所要了解的情况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儿童的病因、发病的情况、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儿童经常或喜欢做的事情、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脾气、性格等。通过近两个月的摸底,最终确定为13个乡镇39名中重度的儿童少年为我们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2、对送教对象进行评估了解了对象的大致情况后,要对对象进行一次评估。评估成员包括康复医生、和教师,共同组成评估小组。评估的内容主要从儿童的感官知觉能力、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沟通(言语与非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意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八个维度来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参考。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对象的状况

4、,为今后制定送教方案提供依据和方向。评估者还应将评估情况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建立送教上门个案档案袋作留档之用。二、统一制定送教方案送教上门方案的内容包括目标的制定,确定教学内容、送教的时间、人员等信息。在方案制定之前,要先把送教上门的打算告诉家长,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并让家长填写送教上门申请书,这样家长就会更好地参与到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来。有这样一个学生,在沟通方面能听得懂别人说的话,但自己只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在认知学习方面,读、写的速度都慢、且握笔的姿势也有问题;身体健康方面,行走缓慢、小腿部肌肉张力有点高、下台阶有点害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她制度了学习、康复的目标

5、,在所定目标的指引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该对象所感兴趣的、与对象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在对象家中能够提供的内容。当然,除了教师确定的一些内容外,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内容。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三方面的内容考虑,即康复、教育、心理辅导。其次,送教人员的确定,我校分了三个送教小组,要求必须是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我校还聘请了专业的康复师。送教的人员一般由三到四个人组成:副组长、康复专家、主讲教师、记录员。他们的任务是不同的。组长、康复专家主要评估所制定的方案方向是否正确、训练是否有效以及指导教师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个别化教育

6、计划的实施、评估以及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记录员是提供帮助、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活动的参与者。这几类人员可以交叉配合,完成送教的任务。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学生。每学期每个服务对象“送教上门”不少于6次,每次不少于一课时。需要注意的是,所定的送教时间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该对象的家长也应该在场,这样对孩子来说也有一个适应过程。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康复专家对送教的教师和家长都会进行相关的康复指导,让家长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技能。而且由于家长在旁边的配合、学习,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大大增加了孩子训练的频率。 三、实施送教过程 送教前:每组送教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科学的教育训

7、练计划,精心准备送教过程。残疾学生由于空间认识能力差,感知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送教时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利用好教具、学具,减少学习的难度。送教中:教师一定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专业的素养耐心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真诚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活动中,主讲教师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定位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训练过程中,不求训练速度快,只要有进步。送教后:每节课结束,记录员要将活动过程一一记录,记录学生在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及训练的达成情况。每轮送教结束,教务处及时组织送教

8、教师的教研总结或送教反思,针对送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这些环节都需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送教上门个案资料的收集。四、其他事宜(一)学校教务处将做好“送教上门”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指导,开展送教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整理好送教上门的档案资料。(二)建立“送教上门”学籍统一管理,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学校学籍统一管理。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详细情况、学生发展性或功能性课程评估资料,个别化家庭教育计划、送教上门记录表和照片等。(三)学校对实施“送教上门” 的工作,依据县政府下乡补助标准,在年度预算经费时预留资金,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餐补及办公费,购置相关教育教学用品、专业书籍等,保障“送教上门”工作顺利开展。 看到孩子们带着笑意的脸庞,让我们感到孩子们对知识和老师的关爱的渴望,我感到送教上门是必须的,但只讲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长久的持续性的工作,要想将此项工作高效的开展下去,还需要每一位特教教师无私的爱,以及百倍的耐心、恒心、信心。只要能为每一位孩子提供服务,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1县级特校开展”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现代特殊教育2016.22特殊儿童康复概论何侃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襄汾县特殊教育学校 , 04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