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90717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一历史课时练习5.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斯大林的逝世解析:二战后苏联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C、D两项为改革准备了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与改革无关。答案:A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生活需求解析:斯大林模式下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从农

2、民身上拿走太多,C项符合题意;根据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可知A、B、D三项符合其调查结果。答案:C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勃列日涅夫着重于发展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失调,最终影响苏联社会的继续发展。答案:B4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期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方面B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苏联国内局势失控C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

3、可行的配套措施D改革并未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应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方面;B项应为政治改革导致苏联国内局势失控;D项改革已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符合史实。答案:C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赫鲁晓夫作为改革者,其措施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注意保护生态环境ABC D解析:赫鲁晓夫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不正确。答案:C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

4、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来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解读可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赫鲁晓夫在旧时代的泥淖中不能自拔。这里的历史原因还要归结为斯大林模式。故答案为D。答案:D3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

5、中“苏联”“垦荒”等信息可推断,这一措施应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答案:C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解析: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具体内容可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5对勃列日涅夫改革来说,1975年是个转折性年代,表现为()A勃列日涅夫黯然下台,改革随之告终B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后,进入停滞时期C由政治改革过渡到经济改革D由经济改革转变为政治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阶段特征。1975年后苏联

6、经济进入停滞状态,说明其改革已失去积极作用。答案:B6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陷入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盛行 B政治生活僵化C对外扩张 D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解析:由于改革失败,苏联所固有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整个国家陷入了困难境地。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7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

7、能力。通过表格中国民生产增长率的增长甚微,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可以判断正确。通过表格中的年份“1989年”“1990年”又可以判断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面混乱、社会动荡,正确。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A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项不正确;他们执政时期,经济发展缓慢,腐败现象滋生,B项不正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不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8、、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1953年上台:1964年下台:1964年下台:1982年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

9、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历史风云网(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6分)(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6分)(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6分)解析: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要注意评价“徘徊在新旧十字路口”;第(3)问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3)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