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90621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II).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济南的冬天 (老舍)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中和的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能力培养点: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 2、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情感体验点: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课文类型:阅读讨论型教学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归纳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再概括出每一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

2、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l.本文题目是: ;作者是: ;本文写于: 年以前。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

3、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济( )南伦敦( )髻( )镶( )贮( )蓄水藻()(二)激疑质疑。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A. |B. | C. |D.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三)精读导引。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

4、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四)疑难讨论。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

5、者赞美的真情。(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

6、,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譬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

7、无风、晌晴、温晴。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

8、着一会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9、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l)j(2)dn (3)j(4) xing(5)zh(6)zo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

10、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形式展示。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

11、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如下:一、总写(第1段)温晴(宝地)对比 二、分述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拟人 (第25段) 不雪点染

12、下的山:秀气比喻水:暖、清、绿比喻、拟人【小资料】 作者与课文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O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3、。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O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三、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温晴山水14、秋天 (何其芳)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能力培养点:1、赏析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2、学习描绘秋天的手法,背诵咏秋的名句

14、。情感体验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二、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