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590166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一、教材特点 1、教学内容体现“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 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范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全套教材注意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后评价并修改完善。如电子报刊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开发、网站的制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蕴含了系统工程开发的思想方法。2、注意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第一方面是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

2、衔接。除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知识技能外,高中更注重提炼、提升信息技术中蕴藏的思想方法。第二方面是各个模块内部内容之间的联系。必修模块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必修模块的内容体系结构,使内容丰富的必修模块形成结构严谨的体系。第三方面是必修模块与各选修模块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3、注意适应性、选择性、开放性。 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以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开发性。设置“拓展”栏目,既有知识的拓展又有活动的拓展,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4、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学

3、习方式的转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立足于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设计,并按照教学过程序列呈现相关内容,充分发挥教科书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以“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设置丰富多样的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而且,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5、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除提供参考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外,本教材编写组建立了一个教学资料网站(http:/)。另配备教学光盘,不仅有大量的成品,

4、还有许多素材和体现制作过程的半成品,以满足教学的不同需要。光盘与教师用书一起发行,学生可以复制使用。二、教育部审查意见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范围。采用“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的编写方式。栏目设计合理,基本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学习过程设计合理,恰当安排“任务”、“交流”、“探究”等多种认知活动,充分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神,有利于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建构新知识,习得有关技能。探究部分提供多种活动主题供选择,且允许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全书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

5、观的培养。适时、合理地穿插了有关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使用习惯,理解并内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评价适度、合理,每章后的“本章学习评价”能发挥“成长记录”的作用。语言表述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三、教材介绍1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材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如保护野生动物、设计旅行计划、评选文明班集体、介绍我的家乡、管理书报期刊、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学生学籍和校本课程、防范计算机病毒、规范网络使用道德等。这些触手可及的案例让学生感到亲切。此外,教材还选择一些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问题,更容易

6、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扶贫开发工程、红楼梦的研究、工厂生产管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等等。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时,教材选择一些生动的、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如“快乐的校园”、“身边环境保护”等)来制作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从最初的需求分析到最后评价作品都能够紧密围绕现实生活来进行。在数据管理技术教学时,教材同样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管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校运会资料管理”等)的过程时亲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过程。2学习内容注意适应性,选择性和开放性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高低,以

7、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材籽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供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教材以“家乡名人孙中山”为范例,配套光盘中提供了范例作品的许多素材和半成品,要求学生完成该作品的制作,并另外制作一个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掌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除了按课本的方法完成该作品外,可以对该作品做进一步的加工,提高艺术表现水平,还能够借此启发思维,寻找另一个更有意义的主题,获取和加工素材,完成一个更有创意的,表现水平更高的多媒体作品。掌握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按照课本的方法直接从光盘中获取素材和半成品完成该作品的基本制作。在

8、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教材提供了五个活动项目(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在建设自已的主题网站活动中,教材没有限定制作的主题,对网站建设水平的高低也没有做统一的要求,只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而定,从而使教材的使用具有开放性,更能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材还考虑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提供具有普遍性的、可供选择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选用。如图形图像的采集提供了五种常用的方祛,声音的采集提供了四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让学生实践,学生也可以

9、根据自己对采集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想掌握的方法学习。教材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教材还包含拓展栏目和选学内容,如“浅谈机器证明”超越了本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栏目了解更多的知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的评价和练习同样采取开放式设计。教材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设置了许多交流、实践、评价活动,有自评、小组评、班级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许多章节后还设计了具有一定评价功能的练习题。每章最后有一个“本章扼要回顾”和终结性的“本

10、章学习评价”,让学生自我检查完成该章学习目标的程度,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其中还设计了“存在问题与不足”、“我还学会了”、“我还想学习”等题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4引导学生亲历规划、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软件作品的开发,将自己的思想变成产品,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还能够为加速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本套教材中“构建植物分类专家系统”,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植物资料,提取特征,构建一个植物分类专家系统。在亲历作品的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信息技术

11、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提高了继续探索的兴趣。四、教材目录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1.1 信息及其特征 /2 1.1.1信息 /3 1.1.2信息的基本特征 /5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7 1.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7 1.2.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11 1.2.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4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17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18 2.1.1确定信息需求 /187 2.1.2确定信息来源 /19 2.1.3采集信息 /19 2.1.4保存信息 /21 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技巧 /24 2.2.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

12、法 /24 2.2.2使用搜索引擎 /25 2.2.3合法下载网中的文件 /28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31 2.3.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32 2.3.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32 2.3.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33 2.4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34 2.4.1活动目的 /34 2.4.2活动任务 /35 2.4.3活动过程 /35 2.4.4活动结果 /36 2.4.5活动评价 /36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9 3.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0 3.1.1常见文本类型 /40 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1 3.1.3报刊类文本信

13、息的加工与表达 /43 3.2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9 3.2.1明确任务需求 /50 3.2.2建立表格 /50 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51 3.2.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2 3.2.5形成报告 /55 3.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56 3.3.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57 3.3.2需求分析 /57 3.3.3规划与设计 /58 3.3.4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61 3.3.5作品集成 /68 3.3.6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70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73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74 4.1.1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 /74 4.1.

14、2剖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78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82 4.2.1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使用 /82 4.2.2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84 4.2.3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85 4.3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87 4.3.1合乎规范地发布信息 /87 4.3.2信息发布效果的评价 /91 4.3.3信息交流 /92 4.4 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94 4.4.1活动目的 /94 4.4.2活动任务 /94 4.4.3活动过程 /94 4.4.4活动结果 /96 4.4.5活动评价 /96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99 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100 5.1.1走进信息资源管理 /101 5.1.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103 5.2 使用数据库 /106 5.2.1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 /107 5.2.2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 /112 5.3 剖析数据库 /114 5.3.1操作数据库 /114 5.3.2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116 5.3.3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