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_模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901272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的原理》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功的原理》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功的原理》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功的原理》_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功的原理》_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的原理》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的原理》_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功的原理模板、知识教学点1、知识功的原理、能力教学点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动手实验能力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四、重点及解决办法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五、难点及解决办法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六、教具准备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

2、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片一:我们的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讨论后得出:(1)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3、请大家思考: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 (W1=FS )机械要对重物做

3、功吗?如何计算? ( W2=Gh )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 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片二:片三1 2 3 4 5下一页 第七章第二节动量定理 教案 WORD格式,请下载后打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 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

4、用刻度尺。难点: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一、教学过程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 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 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 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

5、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 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km,dm,cm,mmp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

6、m=1000um1um=-1000 nm学生观察课本上的 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米左右。3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 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 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 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

7、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 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 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 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

8、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 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 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例如:如图1- 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 5甲中所测

9、的长度要取做 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是对我们还是 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28mm之间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4.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 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5. 误差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 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

10、是准确的。 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 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 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 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 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

11、值。6.想想议议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 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读数 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7、练习巩固:P10、( 1 2)题8、作业:P14( 34)题二、板书设计: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的测量误差、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米(m)1km =1000m1m=10dm1dm

12、=10cm1cm =10mm3、正确使用刻度尺1dm=1000um1um =1000nm(1 )、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 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课后反思: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

13、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 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 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 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 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 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 位数

14、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文/杨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 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 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3 )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

15、其中的奥妙。(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 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 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 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评价归纳 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