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88621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 撰写人:_ 部 门:_ 时 间:_一、活动内容:宝宝的一天二、活动目的:1、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体验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相处的快乐。2、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一些简朴的交往技巧。三、重点与难点:重 点:熟悉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体验于老师、同伴一起生活的快乐。难 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说说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的情感体验。四、设计思绪:l 认知经验来自于宝宝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近一个月了,从最初的哭闹不休,到现在的情绪基本能稳定,更重要的是宝宝们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这么多天的共同生活和相处

2、中,孩子们对环境,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开始熟悉,逐渐形成了“生物钟”现象:来园后的玩桌面游戏、玩区域活动;用点心前知道要小便洗手;然后做操、早锻l 语言素材从宝宝生活中来:结合对这些宝宝的语言发展现状的观测与分析,同时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对小班宝宝的语言教育刻不容缓,但从何入手呢?宝宝们的现实生活是最佳的素材来源。通过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打电话这种让宝宝感到自己长大、满足自己内心成就感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说的愿望,由于我深知宝宝们对模仿大人的意愿是强烈的;在一问一答的电话交谈中让宝宝较为轻松的说完整话,并了解“提问回答”的语境模式,为以后的语言交流打好基础。同说在说的过程中也是孩子

3、逻辑思维运作的时刻回忆自己在园的一天生活情景;用语言讲自己的感知、想法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尝试概括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似简朴的“电话游戏”以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宝宝在玩玩、说说的过程中学说话,学着与人交往。儿童的学习不再为了学会而学,更多的是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来源于生活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最容易被宝宝们接受的,更适合于他们的发展需要。l 科研上的思考策略的运用*情景示范法:活动一开始就以一段与大班孩子的合作表演导入主题,由于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在很大限度上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视听

4、觉的刺激;同时这段情景表演给了孩子们一定的示范,即了解宝宝与“妈妈”的对话是这个样子的,在引发幼儿的爱好的同时也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情景中的一问一答的示范,让孩子初步了解“问答模式”,解决了小班幼儿初入园中普遍出现的分不清什么是“提问”什么是“回答”的现象。*提问引导法:打电话中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宝宝说完整话,并能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还在干什么?”的追问中引导宝宝积极思考,尝试着说出与其他小朋友不同样的“答案”,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语言教育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其中可见一斑,虽然是初步的,但能在引导孩子快乐的开口、说规范言语、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与同伴不同样幼儿

5、园生活中,激活思维,体验与别人“不同样”的快乐。(求新求异)*多媒体课件导入法与示范启发法相结合:将孩子们平时的一日生活拍摄下来,以此为教学课件,运用实物投影仪将这些照片演示出,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示范启发”的作用,让宝宝们直观的回忆出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为以下的“电话游戏”中*扮演游戏法:小班的宝宝特别喜欢装扮性的游戏活动,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长大,在心理上得到慰济;在装扮性游戏中老师的教与孩子的学的过程显得自然又和谐,由于爱好驶然。*材料暗示法:在游戏活动这一环中,我即有电话玩具、仿真电话的投放,也有替代物“积木”,故意识的不让每个孩子都有“电话玩具”,试图让孩子能发挥想象,借

6、助替代物进行电话游戏。*情感激励法:当幼儿在活动中有较杰出的表现时,老师立刻抓住时机进行肯定与表扬,如个别宝宝在回答时能尝试的把话讲完整、有些孩子能围绕中心的讲自己的答案说的与别人不同样时,老师立刻以星星等粘贴纸作为奖励,在肯定这些宝宝的行为表现同时,更激发其他孩子的模仿、迁移,形成同伴之间的楷模示范作用。五、环境与材料准备:l 经验准备: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初步的结识与感知。(在一些故事或游戏中结识人物“妞妞”)在区域或角色中玩过打电话的游戏,孩子们喜欢。在老师的提醒下知道说话要完整。l 材料准备:(妞妞指偶一个;电话、手机玩具或替代物(积木)人手一个。)小熊胖胖手偶一个;动物毛绒玩具与幼儿

7、人数相等;电话机人手一部;在每张桌子上放一至两个玩具合相应的电话机,并放上代表电话号码的数字卡片;(请一个大班幼儿扮演“妞妞”;老师扮演妈妈)请一位老师扮演小动物甲,与老师进行情景表演实物投影仪,幼儿一日生活的相关照片六、活动流程:多媒体演示 情景感知 游戏感知 分享提高七、活动过程:一)多媒体演示:1、出示指偶“妞妞”:与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你们还记得我是谁吗?”“我可喜欢在幼儿园生活了,想不想知道我在幼儿园里是如何生活的吗?来!大家一起看”)1、前两天沈老师拍了许多关于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多媒体演示: 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

8、起洗手吃点心;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吃饭饭;我在幼儿园在演示与示范的同时可以让宝宝们看着演示一起来跟学,习惯于“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这样的语句形式。在将照片从投影仪上拿下时,放置在一黑板上,给幼儿一定的借鉴。二)情景感知: 1、“我们已经知道妞妞在幼儿园的一天作些什么事情了,妞妞的妈妈也很想知道妞妞在幼儿园是如何过的,听,妞妞妈妈打电话来了!”1、“叮铃铃,谁来电话了?”老师边问边做接电话状。2、老师扮演妈妈,一大班幼儿扮演“妞妞”:2、一老师扮演“胖胖”妈妈:喂,你是妞妞吗?胖胖:喂,你是沈老师吗?妞妞:是呀,我是妞妞,你是谁

9、呀?老师:是呀,我是沈老师,你是谁呀?妈妈:我是妈妈,你在幼儿园干什么?胖胖:我是小熊胖胖,由于过两天我们的动物幼儿园也要开学了,不知道到幼儿园要做些什么事情,开不开心,好不好玩?所以今天我打个电话问问。妞妞(师):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妈妈(胖胖):除了搭积木,你还在干什么?妞妞(师):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妈妈(胖胖):妞妞(沈老师你)在幼儿园开心吗?妞妞(师):我在幼儿园真开心!妈妈:真好,妈妈现在要上班了,妞妞再见,等回家也和妈妈做游戏、一起玩好吗?胖胖:哇,本来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做这么多事情,玩这么多好玩的,真开心,我真想现在就上幼儿园。谢谢你!沈老师,再见!妞妞(师

10、):好!妈妈再见!(再见)妈妈:妞妞再见!三)游戏感知:1、老师:“谁也想跟妈妈打电话的?”(这是谁呀?哦本来小兔也要上幼儿园了,它也打电话来了,想问问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谁来和小兔打个电话?)老师扮演小兔在打电话时能先看电话号码,边说号码边拨号。2、老师与几个宝宝玩打电话游戏,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并能将话将完整。当个别宝宝能将话讲完整或能围绕中心的将自己的答案说的与别人不同样时,老师立刻以星星等粘贴纸作为奖励。 3、老师:除了和妈妈打电话,我们还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和客人老师打电话,现在就请宝宝去找一个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一起玩玩打电话的游戏,告诉他们你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开不开心,好

11、吗?3、师:有许多动物宝宝也很想知道幼儿园的生活是如何的,开不开心,现在就请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位动物朋友和他打打电话,告诉它,在幼儿园能和小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事情。(不用搬椅子)4、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并指导。4、幼儿游戏,教师先以观测为主,不参与和干预宝宝的游戏。5、师能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如以同伴身份介入)四、分享提高:集体交流:(请幼儿抱着与自己打电话的动物宝宝一起回座)“你告诉动物宝宝你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了?”个别幼儿交流,可对照先前的照片说一说,但鼓励幼儿与别人说的不同样。(及时奖励)注:黑色字体为第一教时活动方案,红色字体为第二教时时的方案修改;黄色是删除部分。

12、一、 优势分析:1、 题材的选择非常符合小班儿童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正如在设计活动时所考虑的那样,在整个活动的实践中,看到了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乐意开口,我想这样的表现与发展是新生小班幼儿所需要的。二、 问题剖析:1、 在“游戏”环节中,对幼儿的观测不全面,致使指导没有针对性:如刚开始请宝宝参与打电话游戏时,老师过早的以游戏身份参与“电话”游戏中,而“打电话”是两两互动的,于是必然在与一个对象发生关系时忽略了其他宝宝的行为表现与发展需要。这是本次活动中最明显的局限性之处。2、 材料的创设上欠缺周全的考虑:贯穿整个活动的“电话机”,在预设中已出现了“实物”与“替代物”的两难问题,但未

13、曾很好的解决,致使遗留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展开时出现了宝宝抢电话及将注意力放于电话玩具的摆弄中的个别现象。3、 情感上的激励不够力度,幼儿间的同伴楷模示范作用未正真有所发挥:当活动中出现个别幼儿“智慧火花”或非常好的“语言模式”时,作为老师的我有所提点,如佳音会说出“和小朋友一起捏橡皮泥”时,我只是再次将其语句反复并说了句“真棒”,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其年龄特点,小班宝宝其实是很“现实”的,话语的表扬不能满足他们的自豪与满足感。错失了让其他宝宝关注与效仿的最佳时机。三、 改善策略:1、 观测有层次,心中有目的:一方面在活动开展中,特别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时,老师应给予孩子更多“自由

14、表现”的机会,多以观测为主,切忌匆忙和盲目的介入与指导。如导入“打电话”游戏后,老师先让宝宝们自行结伴、打电话,然后对全体幼儿进行全面、客观并粗略的观测,这时观测到的是孩子愿不乐意参与到打电话游戏中,是与活动环境特别格格不入的个别“突出”的幼儿,如站着不愿参与的、等待不知所措的、注意力游离于活动自身之外的等明显异于活动自身的。另一方面就可抓“小节”,所谓“小节”即与活动内容相符的表现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这时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目的的达成),如观测并倾听孩子在打电话时能否运用礼貌用语?能否积极的与同伴进行交谈?能否将话讲完整?对话的内容与预设内容的匹配度如何?等问题。2、 将设计时出现的两

15、难问题消灭于前期的经验准备之中:也就是说,当在设计一次教学活动时,老师对活动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要考虑到,并一个个解决,当自己不能解决,别人也无法给予帮助时,将问题作为一个孩子的前期经验来让孩子或与孩子共同解决。如在电话机“实物”与“替代物”发生矛盾时,就可在区域或角色游戏中向孩子设疑要打电话了,可是电话机没有了,怎么办?引导孩子运用替代物。这时,“两难问题”也不再是问题。3、 多采用实质性的奖励机制,提高幼儿同伴间的楷模示范作用:我们都会在平常的教学与和宝宝们的接触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其从属情感越浓厚,即一个宝宝做了一个动作(或说了一句话,甚至是一声叫喊),孩子们不管这个动作(话、喊叫)是否合适、对的与否,都会义无反顾的跟从与模仿。针对这一点,当宝宝在活动中出现一些“了不起的表现”时老师应将其表现给予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