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88149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应用与推广一、 课题的提出“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是中国教育学会实验研究会九五重点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拼装积木”式教学研究报告获中国教育学会实验研究会2000年年会一等奖。但这并不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最终目标,我们认为该课题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和推广。而且该课题还有很多潜在的,我们尚未知晓的价值。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来丰富、完善我们的课题成果。如: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等有

2、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的教师教科研水平较薄弱,通过该课题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二、 概念的界定“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信息(条件或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条件或问题)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编出不同的应用题,经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不同于传统应用题,一题一例的教学模式。三、 研究目标 (一)从学生层面:1、 人人学有用的应用题,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应用题。2、 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3、 信息交流和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3、题的能力。6、 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二)从教师层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 理论基础1、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新知,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基础。2、 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现代信息论为基础。3、 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五、 操作方法“拼装积木”式应用题教学基本五个环节:(创新情境拼装积木讨论导向解决问题)(一)创新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信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拼装积木又可分为独立探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三个阶段。 独立探索让学生

4、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需要去探索发现的自编应用题。 小组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编出不同程度的应用题,相同的应用题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编应用题进行整理,加强了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三)导向阶段教师根据当堂课的要求重点、难点,从学生编出的应用题中的选取一道,做为导向题,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四)解决问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生活实践类的问题。六、 研究对象全乡中高年级七、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八、 研究程序第一阶段:准备时间:2001年11月2001年12月主要工作:拟写工作计划 制定实验方案 落实分工 实行操作试行 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第二阶段:实施时间:2002后2月2003年1月主要工作:召开 会议校内课题展示 阶段性报告或论文第三阶段:总结时间:2003年2月主要工作:校内课题展示总结性报告或论文九、 研究成果形式 阶段性报告 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论文 教案十、 研究组成成员及分工课题组长:吴克锋组员:全乡中高数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