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88132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语句补写-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0:语句补写【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

2、木做成的简册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由于

3、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答案】18C【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

4、除BD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A项。故选C。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5、和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维系中华民

6、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答案】17A【解析】17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三、【2020年高考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

7、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_。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_。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_。【答案】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 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 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

8、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这段内容讲的是比目鱼的眼睛为什么会移动到身体的一侧。第一空,前面介绍比目鱼出生二十天左右眼睛开始“搬家”,紧接着说“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由“之所以”可知下面应当说原因;再根据后文的“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说明这个原因应当与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有关。据此填写答案。第二空,根据前面的“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中的“除了”,说明还有一个变化;再根据后文“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

9、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这是比目鱼生活环境的改变。据此填写答案。第三空,根据前面的“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说明比目鱼的这些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再结合“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说明这是总结比目鱼眼睛移到一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是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四、【2020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回视小金山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最巧是从小金山下

10、沿堤至“钓鱼台”又在另一拱门中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排序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的“最巧”与前句“妙在巧”有呼应关系,要排在第一位;有“回视”,可见要先看了正面的景物才能有“回视”,不能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AB;中的“圆拱门”与“回视小金山”、“又在另一拱门中”语意连贯,即先看“圆拱门内”白塔与五亭桥二景,再回看“另一拱门中”的小金山一景,这三者必须连接在一起;中“

11、于此方得”是对前文的总结,应排在最后,排除D项。故选C。【点睛】解答语句排序题,首先要分析判断哪两、三个句子是不能分开的,要抱成一团的;然后再看“团”与“团”之间存在怎样的先后顺序;要看语句的表达是否合乎规范,语意是否明确;排列语句顺序的时候,还要做到词序恰当,词句之间关联、照应恰当,进而看语句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把握了以上几点,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甚至被社会遗忘

12、,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的工具。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

13、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答案】18D【解析】18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衔接恰当。故选D。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14、,(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

15、,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答案】18C【解析】18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的部分。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