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874913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84].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借助文中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读好诗句,理解诗意,领悟情感,诵读赏析,学法迁移,拓展延伸。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入情入境地朗读,熟读成诵。(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理解诗意的三种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热播过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哪些同学看过?这个节目中有个道题叫做看图猜

2、诗。我们也来挑战一下好不好?(出示图片,学生猜诗。)2、诗中不仅蕴藏着优美的画面,还饱含着动人的情感,诗的魅力是无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找学生来板书课题)3、介绍这首诗的创作来历。一天,诗人龚自珍路过镇江,见郊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是人们在虔诚地祭拜玉帝、风神、雷神等天神。一位道士认出了龚自珍这位大文豪,忙恳请他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作。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地将这首诗诵读,先读准确, 再读流利。2、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生字和生词。(“己亥” 、“恃”、 “万马齐喑”)3、诗读准了,我们还要读出节奏。这是首七言诗,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3、是最基本的节奏。用斜线在书上画出节奏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三、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要读懂古诗,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1、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诗意。2、你读懂了哪句诗?3、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当我们借助注释也无法理解诗意时,还可运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结合时代背景。 四、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是“己亥杂诗”,“己亥”是一个年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纪年,“己亥”是清朝的道光十九年,也就是1839年。用这种纪年法,今年是丁酉年。己亥年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生: 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

4、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生:当时执政的是道光皇帝。他成天守在深宫里,足不出户,只凭大臣们的汇报、自己的想象来施政。师:当时正是鸦片战争前一年,鸦片给国人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生:清朝的文字狱特别惨烈。皇帝或其他人发现奏章或诗文中有对朝廷不满的字句,就会被处死甚至是株连九族。有个官员写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人告知官府,官府以蔑视清王朝罪将其斩首。为了自保,有识之士不敢议论时事,不敢提出建议。我们将这些资料综合起来看: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腐败不堪,士兵毫无战斗力,百姓民不聊生,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种局面用诗中的一个词形容,

5、那就是“万马齐喑”。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局面,你的心情如何?诗人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心,他将心中翻腾的这种种情感凝聚成了一个字:哀。谁来读一读这一句?2、我们谁也不愿看到万马齐喑的局面,都希望看到九州怎么样?3、“九州”在这里指代什么?(古时候中国分为九个州,所以用九州指代中国。)中国充满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一说。(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九州生气要依靠风雷,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雷?真正的狂风炸雷能让中国焕发生机吗?这里的“风雷”是指像风雷一样拥有巨大力量的社会变革。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快些吧!指名读。 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猛些吧!指名读。两行连起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6、3、要进行风雷激荡般的变革要依靠人才,因此作者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当时的社会选用人才依着怎样的规格?(清朝选用人才依靠的是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必须用八股文的形式写,十分死板。)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人才,需要有真才实学,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死板的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作者劝天公降人才。这里的“天公“实际上是指?谁来劝一劝天公?指名读。一人劝太少了,一组的同学劝一劝。二三组的劝一劝。全班同学一起劝。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指名读。五、 结合诗人经历,体会情感1、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

7、句句吐衷肠。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的经历。龚自珍 (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在京城做过二十年礼部主事等小官。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因遭到权贵排挤和打击,辞官回乡。回乡后在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后来又到江苏丹阳书院执教。因病逝世于丹阳书院,年仅49岁。己亥杂诗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诗,像日记一样。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2、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再来读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8、)六、 温故知新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220首,此时诗人离开京城己经很远了。那么当诗人刚刚离开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年之久的京城时,他又在想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自由读。指名读。按节奏读。方法要学以致用。我们今天学习了三种理解诗意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三种方法学习这首诗,在四人小组内学习,完成黑板上这四道题。 诗人的离愁浩荡无边是因为_。从“吟鞭东指“看出诗人是要_。“落红”在诗中是指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指名回答。小组齐读。我们将两首诗结合起来看。当诗人辞官离京时,他想的是回乡教书为国家培养人才;当诗人应道士之邀写祭文时,他渴望的是人才辈出,国家生机勃勃。写诗的情境不同,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正是因为他这份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才华,后人这样盛赞他:满清独一人,文采冠京华。诗人柳亚子高度评价他:三百年来第一流。我们来借助书法作品背诵这两首洋溢着爱国情感的诗歌。七、课堂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多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襟。希望同学们课外多读诗,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