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特点.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87218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语法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语语法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语语法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语语法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特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汉语语法特点n 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a.词类本身无形态标志。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n 他研究/打算研究/研究语法/研究清楚/研究课题/语法研究n 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英语的主谓宾不可以随便省略。n Do you eat the meat every day?n Yes ,we eat the meat every day.n *Yes ,we eat.n *Yes ,eat every day.n 你喝啤酒吗?n 我喝啤酒。n 我喝。n 喝。n 3.汉语的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n 主语在谓语

2、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随之改变。n 眼睛大大的/大大的眼睛n 吃饭了/饭吃了n 客人来了/来客人了n 4.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n I take a piece of chalk.n Would you give me a cup of tea.n 英语里的“piece、cup”是作为名词来用的,用得有限,只出现在不可数名词之前。n “啊、吗、吧、呢、了”表示语气。意义不一样。n 他不愿意啊!吗?吧?呢?n 鸡不吃了。n 施事主语句。n 受事主语句。n 下雨了,不去公园。n 因果关系n 假设关系n 条件关系n 意合语法:汉语的任

3、何结构归属何种结构或表达一种什么意义,都是由词语(包括动词、名词等实词,也包括各种虚词)的语义性质和相互可能的语义搭配关系来决定的,而不像印欧语那样根据句法结构的形式或必须出现的连接词语就可以区别和理解。语法具有下面一些基本特征: (一)抽象性n 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来。例如:n (1)弟弟妹妹老师学生工人农民北京上海n (2)吃饭喝茶打球看戏n 从第(1)组的结构特征,可以归纳出“名词+名词”组合成联合关系的规则,从第(2)组的结构特征可以归纳出“动词+名词”组合成述宾关系的规则。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

4、了语法。因此,语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抽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规则就好像数学公式,公式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当填入不同的数字时,就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来。因此,词语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习,而语法规则却可以一套一套地学习。(二)递归性(三)稳固性: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词汇、语音的变化缓慢得多,而且语法很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语法的稳固性和抽象性密切相关。语法是一个由抽象规则构成的系统,许多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历尽千百年而很少发生变化。例如语序和虚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古代汉语中主语在谓语之前,修饰语在中心

5、语之前,现代汉语也是如此。一、词类及其划分标准n 划分词类的标准一般认为有三个:第一,形态标准。n 这应该是最简单、最明显,也最可靠的标准。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由词法上的形式来表示,这就叫做形态,它包括:n 1形态标志。比如在俄语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可以通过这个词的词尾标示出来,这是形态标志。n 2形态变化。不同词类的词有不同的成系统的词尾变化,这叫形态变化。比如英语,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面加上s或es,例如:n bookbooks classclassesn 形容词的比较级是在原式后面加上er或者在原式前面出现单词more。例如:n greatg

6、reater beautifulmore beautifuln 汉语则无论是形态标志还是形态变化都比较少,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词有形态标志,如以后缀“子、儿、头、者、家、机、们、性”等结尾的词是名词,以后缀“化”结尾的词是动词,如:绿化、腐化、神化、美化、恶化、标准化、军事化、商业化、大众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等。以前缀“可”开头的词多为形容词,如:可笑、可爱、可恨、可悲、可恶、可耻、可怕、可观等。但问题是极大多数的词没有这类标志。n 汉语的形态变化也很少,比如名词可以后加“们”表示不定量的复数,但不是所有名词都能加,只有指人名词可以加,而且常常不加也仍然表示复数;动词加“了、着、过”等表示时

7、态,但也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时态助词。双音节形容词可以按照AABB方式重叠,例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干干净净、清清楚楚;但是还有许多形容词不能重叠,例如:美丽、庄严、精良、严肃;也有的形容词则按照ABAB方式重叠,例如:雪白雪白、火红火红、笔直笔直、冰冷冰冷。n 这些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虽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一些帮助,但是由于缺乏普遍性,也没有强制性,所以只能够作为参考标准。第二,意义标准n 词语,特别是实词,都是有意义的,这些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快捷地确定一个词的词性。因为相同词类的词往往具有相类似的语义特征,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辨别词性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词的意义。比如一个词如果表示数目和次序,

8、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数词;如果表示事物的名称,多数会看做名词;如果表示动作,一般会判定为动词;如果表示事物的性质,常会被看做形容词。再如当我们确定一个兼类词的词性时,也可以借助于词义,如“领导”有两个词性,指人时是名词,指行为是动词。n 但是,意义往往是模糊的,很难作为一种可以执行、操作的标准,。n 例如“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表示“在短促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这两个词的意义几乎一样,如果只是根据这一点就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词类,那就错了。n 因为,“忽然”只能够作状语,而“突然”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他来得突然)、定语(突然事件),也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很

9、突然)。因此,“忽然”是副词,“突然”是形容词。n 意义上同类的,语法上不一定也同类,例如“金、银”和“铜、铁、锡”都表示金属,俗称“五金”,但它们却不是一个词类,在现代汉语中,“铜、铁、锡”可以单说,而“金、银”却不能单说,必须说成“金子、银子”;可以用数量短语去修饰“铜、铁、锡”,却不能直接修饰“金、银”。n 这说明“金、银”是区别词,“铜、铁、锡”是名词。可见,意义只能是一种辅助标准。第三,功能标准n 所谓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即能够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哪些词组合。n 组合能力首先指一个词能否与其他的词组合成短语,如果可以组合,以什么顺序组合,组合以后表示什么关系。如“好”可以跟“很

10、”组合成“很好”,且组合的顺序固定,“很”在前,“好”在后。但“同学”就不能跟“很”组合,“很同学”、“同学很”都不成话;“同学”可以跟“好”组合,既可以说“好同学”,也可以说“同学好”,二者的顺序不同,代表的语法关系也不一样,前者是“好”修饰“同学”,为偏正短语;后者是“好”对“同学”进行陈述,为主谓短语。n 组合能力也包括作句法成分的能力。所谓作句法成分的能力是指在句法结构中出现的位置,即能否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这六大成分中的一个或几个;如果能够作句法成分,那么还要看经常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n 例如:老师来了吗?n 在这个句子中,“老师”是主语,“来”是谓语,可见它

11、们都能作句法成分。“了”和“吗”都不是句法成分,在其他的句子中也不能作句法成分。在能否作句法成分这一点上,“老师、来”和“了、吗”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同样都能作句法成分,但经常作什么成分这也不一样。如“老师”经常作主语作宾语,很少作谓语,不能作补语,也不能受“不”的修饰;而“来”经常作谓语,作补语,很少作主语作宾语,可以受“不”的修饰。n 总而言之,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依靠功能标准,这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标准。形态标准只能作为辅助标准,而且形态也只是语法功能的一种标志,说到底,还是功能在起决定性作用。意义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优先发挥作用。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

12、关系 n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n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n publish publication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n 书出版了/出版不容易/他不愿意出版n 幸福是奢侈品/她很幸福/她带着幸福的笑容/她幸福地笑了(五)量词n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n 弧线 绳子 伤痕 茶 菜 题 规则 裤子 黄瓜n 一道 + - + + + + - - -n 一条 + + - - - - + + +n 一根 - + - - - - - - +物量词n 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n 专用的:斤、两、尺、平方米(单位度量衡);个、张、条(个体单位);对、双、群(

13、集体单位);点、些(不定单位)n “点”和“些”的区别:n “些”表示的量不多,但不一定少,而“点”表示的一定是很少的量。n 如:这么点菜,三人怎么够吃?(少)n 这么点菜,三人怎么吃得完?(?)n 这么些菜,三人怎么够吃?(少)n 这么些菜,三人怎么吃得完?(多)借用的:口、刀、桌(借用名词)捆、捧、包(借用动词)动量词n 专用动量词:次、下、回、顿、阵、趟、遍、番n 他家我去过两回他家我去过两次n ?每天吃三次饭每天吃三顿饭n 每天吃三次药*每天吃三顿药n 下了一阵雨下了一回雨下了一次雨下了一场雨*下了一顿雨*下了一趟雨n 来了三趟来了三回来了三次来了三遍n 读三遍读三次读三回?读三趟准动

14、量词n 多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以及人体四肢器官n 砍了一斧子n 切了一刀切了一道切了一下n 放了一枪n 踢了一脚、咬了一口、看了一眼、打了一拳、唱他一嗓子、哭一场哭一鼻子n 顶了他一嘴(脑袋)n 一屁股坐下动量词和物量词的区别n 能否加名词:割三捆(柴) 物量n 刺一刀 动量n 加名词后是不是定语:n 踢三脚球 动量n 买三本书 物量复合量词 n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单位。“架次”“人次”“吨海里”“辆艘次”量词的语法特征n 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后常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单独用量词做主语或谓语也是可以的。“个个都是红旗手”“白云朵朵”。n 大部分量词能够重叠。“个个”“条条”“点点”(七)代词n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或询问作用的词。n 代词的种类:n 人称代词:我、您、我们、大家、大伙儿。n 疑问代词:谁、哪里、多少、怎样。n 指示代词:这、这里、这样、这么(近指) 那、那里、那样、那么(远指)n 代词的语法特征:n A、代词一般不受其他词类的修饰。n B、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它所代替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