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86587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教案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教学目标: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德育渗透教育: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教学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三、教具(课件)准

2、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录音机、课件。四、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与全班讨论相结合。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流程教学活动备注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

3、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

4、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

5、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布置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领悟“美丽”。 2、感悟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重、难点:感悟异域风情,理解“人

6、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流程教学活动备注一、复习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

7、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德育渗透教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作业布置:1、把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摘抄下来。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板书设计: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美、人更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