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85755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家园合作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内容摘要: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小班幼儿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因此,只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

2、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家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培养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天生就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就象一张白纸,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

3、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

4、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

5、。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漱口: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

6、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红颜色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黄颜色表示能好好吃饭,绿颜色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条条小鱼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从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

7、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正确扶碗、握筷,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脸、洗手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三、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育

8、中家长的被动状态。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在课改中也把家庭教育列入重点,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1、家长会: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

9、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3、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三)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1、父母座谈会:可规定在每月一次的父母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 2、家园联系册的利用:教师可把孩子在

10、园的不良习惯写在本子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及时配合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是在模仿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中让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话中写写孩子在家近阶段的表现。3、家访: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例如:孩子在午睡时常扒着睡,教师可把这个事实告诉家长,让家长在家也要观察孩子的睡眠姿势,向家长宣传不良睡眠姿势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家长配合纠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参考文献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出版2、张爱卿:家庭学习指导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3、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4、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