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85255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索真理的历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学年高二级生活与哲学课时训练2.6求索真理的历程12011年上半年,公安部开展了全国公安机关“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老百姓普遍痛恨的是大量存在于身边、直接危害社会和家庭的“四黑四害”。材料体现的认识论哲理有()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2012杭州模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列与这首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A B C D3“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2、()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42012吉安模拟 2011年5月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并称,“正义终于得到伸张”。美国民众在白宫外欢呼庆祝。但巴勒斯坦哈马斯却谴责美国击毙本拉登,并向这名“阿拉伯圣战战士”表示哀悼。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A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B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等条件的限制C是个渐进的过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和规律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5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

3、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的使命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A B C D62011浙江卷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A B C D7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下潜到海底5057

4、米深处,完成了多项作业,并且多次“坐”在海底,对海底生物进行拍照,将图像及时传回海上,这对我国研究深海复杂环境,进行勘探、科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深海装备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表明()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 B C D82012嘉兴模拟 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一小步。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提醒生命科学工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这说明()A对青

5、蒿素的科学认识来源于中医文献的灵感和启示B中医古代文献是现代生命科学工作者进行研发的基础C离开中医古代文献的指导,青蒿素的发现将难以实现D中医古代文献在青蒿素的发现工作中具有直接现实性9波士顿经验曲线是一种表示生产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曲线,又称之为经验学习曲线,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习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如下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真理总是有条件的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02011课标全国卷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

6、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11我国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发病率过高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又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出现质疑,在哲学上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

7、不断丰富发展A BC D12钱学森先生曾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先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 B C D13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4以前人们总认为废水不

8、能再用。如今,科学家说,废水不但能变成“中水”,而且能够变成“上水”(即饮用水)。这说明()A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感性认识完全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向前发展15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是美国的1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

9、中国每年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量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要慎用抗生素。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162011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

10、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课时作业(三十五)1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安部通过走访发现社会中存在的“四黑四害”问题,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B、C、D均未体现。2C解析 操千曲、观千剑属于实践活动,晓声、识器意指认识的形成。材料表明实践决定认识,只有与之蕴涵哲理相同。反映的是生产实践,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3D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要把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没有说明书本知识和亲身实践哪一个更重要,故A排除。获得知识的途径既可以是直

11、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故B错误。C与题意不符。4B解析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是因为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5B解析 科学家对时间旅行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夸大了意识的作用。6C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古属于实践活动,通过考古可以认识人类的起点和历史,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当选。借助考古遗物,通过透视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这是透过对个体的透视把握整体的体现,当选,答案为C。与材料中心不符。7D解析 本题主要考

12、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主要讲述了人们能够借助“蛟龙”潜水器获得更多关于海洋深处的认识,符合题意。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故说法错误。8C解析 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的获奖感言表明,中医古代文献对于青蒿素的发现有重大指导作用,C符合题意。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中医古代文献作为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9A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从曲线看积累越多,效率越高,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A。B、C、D与材料无关。10D解析 本题考查对认识的反复性的理解。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正是因为受认识主体(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

13、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与认识客体(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达成对复杂历史问题的真理性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故符合题意。绝对化,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是可以形成共识的。是讲认识的无限性,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11C解析 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出现质疑,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认识需要发展,符合题意。材料意思是说认识的前后不一样,不体现要进行量的积累,排除。1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以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从“Final”到“Nothing is final!”,说明没有终极真理,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同时

14、也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故入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故错误。认识过程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故错误。13B14.D15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抗生素的认识也是这样。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 题目要求用实践和认识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可以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及其方法论等知识来回答。16答案 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解析 本题属于设限性的辨析类题目。答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可以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