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85118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拙见——佛教物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拙见 佛教物语虽然接触过不少有关佛教方面的书,然而,我既不信佛也不拜佛。我不信佛,指的是那些石刻、金铸、木雕、泥塑,或笑容可掬或面无表情或满脸狰狞,它让一群信男善女、凡夫俗子顶礼膜拜了半天,还不知是何物的东西。可是我非常欣赏佛家的智慧物语,对它那大慈悲、大宽容和大智慧的处世方法,还是很推崇的。佛教中的一些“公案”很有哲理,虽然我无法一一体会里面的禅机,却大概懂它的意思。如: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举行法会,手拈鲜花,默不做声,众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只有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这时,释迦牟尼把佛教的领袖地位传给了他。文偃禅师去拜谒睦州禅师,睦州禅师见他来了便关上了门,文偃禅师扣门,睦州禅师问:“谁?”

2、文偃禅师答:“是我。”睦州禅师问:“干什么?”文偃禅师回答:“我有事没有弄懂,请老师指教。”睦州禅师打开门后看了一眼又把门关上了。文偃禅师连三天都去扣门,到了第三天,睦州禅师刚打开门,文偃禅师就挤了进去,睦州禅师抓住文偃禅师叫道:“说;说!”文禅师正要回答,睦州禅师又把文偃禅师推了出去说:“秦时轹钻。”同时迅速把门关上,轧伤了文偃禅师一只脚,文偃禅师便从此司入禅道。有时候我常想,迦叶和文偃禅师的那一刻是怎么顿悟的。的确,世间有好多事情在人们百思不解的时候,往往在刹那间慧光乍现,豁然开悟。然而,我比较推崇的公案还是“平常心论道”,据记载:赵州禅师年轻时去拜南泉禅师为师,他来到南泉住处,南泉正卧在

3、床上闭目养神,赵州禅师静立在一旁恭候,南泉禅师醒后见赵州禅师问:“你从何方而来?”赵州禅师答:“从瑞像佛院而来。”南泉禅师又问:“你可曾见过瑞像吗?”赵州禅师答:“我没有看见瑞像,只看见躺着的如来。”听了这话,南泉禅师马上坐起来问道:“你是何方高人教导?”赵州禅师未回答,只躬身向南泉禅师施礼说:“天气寒冷,望老师保重。”说完要离去,南泉禅师站起急忙拉入内室。这时赵州禅师先开口问道:“道是什么?”南泉禅师坦然答道:“道是平常心。”赵州禅师又问:“何种方法可以达到它呢?”南泉禅师答道:“当你有要达到的念头时,就有所偏差了。”赵州禅师再问:“如果没有意会,又能如何见道呢?”南泉禅师说:“道不在于知与

4、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麻木,真正的大道就如同空空宇宙,缈如烟海,外在的是非观念又怎能约束它呢。”以上对话可以看出,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间,无妄念才能体会到佛家“道”的博大精深,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即所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佛教认为:当世众生苦多,就在于有太多的不舍和执念,功名利禄,爱恨情仇,虽是短暂的一生,也是苦涩的一生。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当生命的航船升帆起航的时候,都有一个梦想,一个非常美丽的梦想,梦想成真,皆大欢喜。问题的关键在于:梦想成不了真怎么办,当失败来临,当不如意的事情接二连三,当朋友的生命、家人的生命乃至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怎么去应对?我认为

5、:除积极去应对外,“平常心”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在与朋友交谈这些问题时,一部分朋友认为“平常心”存在很大的消极成分,成不了大事;一部分朋友觉得“平常心”讲讲可以,它没有一个尺度,很难把握。然而,据我观察,好多成名人物大部分是把“平常心”作为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处理事物和破除梦想和实现现实理想的一面镜子,不少的人,他们都以“平常心”活着,生活虽然清淡一些,但活得充实,活得快乐。如孙毅将军,据说一九五五年授军衔时,他的部下有的授的军衔比他高,有人不愤,而孙毅将军却平淡地说:“我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是比较幸运的”一直到现在,虽然已经离休,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发挥巨大的余热。钱学森,科学界一颗伟大的巨

6、星,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了美国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而他面对荣誉、地位、官职、待遇和金钱,不激动,不为所动,都以平常心对待,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勤勤恳恳做事,坦坦荡荡作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头上闪辉着许多光环,据说,他在与人交谈中,让人常常生出一种错觉,仿佛季老在分享光环,甚至那光环就是你送给他的,他现在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你。其中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写到:“我平生优点不多,但我自谓爱国不敢生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还是爱国的。我从来不相信生死轮回,如果让我相信的话下辈子无论如何也别再捉弄我,千万别把我捉弄成知识分子。”多么平常的一个伟人啊。二四年四月三日 (初稿)二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二稿)注:秦时轹钻:古代的钻头,比喻过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