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陈万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陈万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汉书·陈万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陈万年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译文: 陈咸,字子康,十八岁,凭借父亲在朝中的地位担任郎官他有非凡的才能,性情坦率耿直,多次评议政事,指责讥讽皇帝身边的大臣,给皇帝上书几十次,被提拔为左曹他父亲有一次生病,召唤陈咸到床前教诲告诫,半夜时陈咸却睡着了,头倚着屏风父亲很生气,要用棍子打他,说:“你父亲教诲告诫你,你反倒睡觉,不听我的话,为什么?”陈咸叩头谢罪说:“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他父亲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死后,元帝提拔陈咸做御史中丞,总管各州郡上奏的本章,负责考核评定各郡刺史,并在宫殿中执法,公卿以下的官吏都对他又敬又怕当时中书令石显处理政事独断专行,陈咸多次议论他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当时槐里令朱云治政残酷,杀害无辜,有关部门呈上奏告发此事,元帝没有批复陈咸一向和朱云交好,朱云就向陈咸探听情况并等候裁决,陈咸教他向皇帝上书申诉因此石显暗中探察知道了这件事,就上奏章弹劾陈咸有意泄漏宫禁消息于是将陈咸下狱拷打治罪后来减罪免死,剃掉头发罚做筑城的苦工陈咸因此被废黜 成帝开始就位,大将军王凤认为陈咸从前指名斥责石显,有忠直的气节,奏请成帝将陈咸补为长史后来再一次被征召做南阳太守他在管辖的境内以杀伐树立威望,遇有强横狡猾的官吏以及大户犯法,每每判处送交郡府,按照法规处置在司空的监管下做苦工陈咸在辖区内调发属县出产的食物以便供自己享用,生活奢侈,吃得相当好但掌控属下官吏很严,命令郡中长吏都要闭门思过自我约束,不得越法行事官吏们都惧怕他,豪强们也被慑服,他要求做的立即执行,他不准做的就马上停止,然而也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他最终被废黜 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任重用陈汤陈咸多次向陈汤送礼行贿,最终被征入朝廷做少府少府掌管的奇珍异宝贵重物品很多,陈咸上任后对属下的官吏都进行探查,考核,发现他们不法所得的赃物,就没收归入专管的府库无论是下属还是官吏,陈咸都上奏检举按律论罪。
这些人惧怕陈咸,都很沮丧陈咸担任少府三年,与翟方进产生矛盾翟方进作丞相的时候,向皇帝上奏说:“陈咸过去任郡守时,为官残忍暴虐,对官吏百姓施加毒害陈咸因此被免官不久,红阳侯王立以方正名义向朝廷推举陈咸,陈咸出任光禄大夫加官给事中,翟方进又一次上奏罢免了他过了几年,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请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陈咸因此忧郁而死 《汉书·陈万年传》 2、《汉书·张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张安世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译文: 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
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汉书·张安世传》 3、《汉书·丙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丙吉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到担任丞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部下官员有人犯罪贪污,不称职,总是给这种人放长假,到底不去审问调查他的宾客中有人告诉他说,“大人担任汉丞相,那些坏官吏已经形成了贪污事实,为什么一点也不惩办呢?”丙吉说,“在中央官府做丞相而获得审判官吏的名声,我认为是很丢人的以后凡是接替丙吉做丞相的人,就把这作为老例奉行,三公官府不审判官吏从丙吉开始。
他对于本部门所领导的部下官吏,极力为他们掩饰过错而宣传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