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2KB
约45页
文档ID:555802991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1页
1/45

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基建质量〔 2010 〕 19 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与技术措施》的通知各区域电网公司、 省(自治区、 直辖市) 电力公司 , 国网直流建设分公 司 , 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 , 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提高输变电工程 建设质量水平, 公司依据国家与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规范, 总 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 组织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与技术措施》, 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提出管理要求, 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 治措施, 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质量通病防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关工作要求如下:1.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 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 病防治工作要求与技术措施》, 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努力提高 工作效果2. 认真研究、 总结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 不断丰富和完善质量通 病防治措施3. 执行遇到问题与相关工作建议, 请与时向公司基建部反馈附件: 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与技术措施二O—O年一月二十六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与技术措施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系统输变电工程质量,制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要求与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本措施”)。

第二条 本措施适用于公司系统 35kV 与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项 目第三条 本措施是结合公司系统大部分地区输变电工程质量状况, 参照 现行《 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 评定规 程》(Q/GDW183-2008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 [2004] 号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10kV —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与验收规范》、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 ( Q/GDW248-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 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基础上,针对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在混 凝土楼板、墙体和粉刷层,以与楼地面、门窗、屋面防水制作,架构组立、 设备基础、防火墙、电缆沟与盖板、站区道路、围墙等方面的质量通病, 以与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一次设备安装调整、 母线施工、 屏柜安装、 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置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通病与输电线路 工程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与 线路防护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第四条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除执行本措施外,还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

第二章 基本措施第五条 质量通病防治由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 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措施第六条 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编制前制定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施 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将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 容第七条 各参建单位应依法接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通 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第八条 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行法规、国家与行业标准、公 司规定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1 .参建各方会签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件 1、附 件 2、附件 3)2 .施工单位提交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附件4、 附件 5 、附件 6)3 .监理单位编写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附件 7、附件 8 、附件 9)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第九条 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 .在施工图编制前下达《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并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纲要》 的附件2 .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5. 应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6. 应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第十条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 .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落实相应的通病防治设计措施2. 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积 极配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 认真编写《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 设单位批准后实施2.必须做好原材料、半成品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 试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不得用于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应执行见证取 样制度,必须送达经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证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 检测或经监理单位审核认可并报质监机构备案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 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 必要检测3.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 收等相关资料4 .根据经批准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 技术交底,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5. 专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分包单位编制,施工总承包 单位审核,报监理单位审查、 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6 .工程完工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认真填写《xxx工程质量通病防 治工作总结》。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 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序不合格时, 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3. 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 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与时处理4 .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第十三条 设备监造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 .设备监造单位应根据建设管理单位下发的《XXX工程质量通病防 治任务书》,编制《XXX工程设备(材料)制造质量通病防治监控措施》: 并将其作为《监造大纲》的附件2.严格控制所监造设备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过程检验和工艺流程控制、出厂试验充油、充气设备的渗漏控制应作为监造重点第二部分 变电( 换流) 站土建工程部分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十四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2.屋面与建筑物两端单元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 不应大于 100mm ,直径不宜小于 8mm 。

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 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 7 © 10 ,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2m o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120mm(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 90mm )o4 .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 L > 400mm ,宽度B> 3m时,应配抗裂分 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o5 .当阳台挑出长度 L > 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Lv 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 L /10,且不小于120mm ,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o6. 在现浇板角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 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直径不应小于 8mm ,并应在板的上部纵横 两个方向布置温度钢筋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200mm x 20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 300mm 8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也不宜大于 C30 o9.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 边应设置加强钢筋第十五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 .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 计,适当减小水灰比2. 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 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 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 的用量不少于 1000kg ,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 15%4.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6.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 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双层双 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 500mm ,应交叉分 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 置在下层钢筋之上) ,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 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 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 © 6@150、宽度不小于450mm 的钢 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8.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 抹。

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 少于 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性能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 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 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 1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12.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 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与光洁度根据工期要求, 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已拆除模板与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 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13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后浇 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 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 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14 .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 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 形,并配备专人与时检查调整。

15.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 度进行检测第五章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十六条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 .变电( 换流)站土建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国家现行 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2 .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3.建筑物层高超过 4m 时,砌体工程中部增设厚度为 120mm 与 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腰梁间距不应大于 4m 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 增设构造柱4.建筑物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 4 © 10,箍筋© 6@200 ;其他层在窗台标高 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