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时 气候类型的判读考纲要求: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考点过关】1.根据气候特征(气候资料:包括图、表、文字等资料)判读气候类型2.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判读气候类型3.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4.根据描述的区域自然特征判读(如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自然景观特征)【知识体系】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是对前段时间所学部分知识归纳和小结课前读内容)1.不同热量带的气候类型热带(4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2种):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3种):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草原、沙漠、亚寒带针叶林)寒带(2种):冰原气候、苔原气候2.不同降水类型的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季风气候(3种)、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不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课堂互动】: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考点1:根据气候特征(气候资料:包括图、表、文字等资料)判读气候类型第一步:以温定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如下表: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8月1~2月峰形(凸形)南半球1~2月7~8月谷形(凹形)第二步: 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纬度决定气温分布基本格局: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可最冷月均温>10℃ 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④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第三步: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判断指标如下:例1:判定下图四地的气候类型甲: 半球,类型 乙: 半球,类型 丙: 半球,类型 丁: 半球,类型 考点2: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判读气候类型1.先定位:①确定已知地点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及什么纬度范围);②确定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2.然后将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例1: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G点所在地区各为什么气候?C F G 考点3: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1.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以此确定该地所在的气候带位置;2.其次:要看大气环流(原则:先考虑季风环流,再考虑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在季风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判断类型◇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例3:图13-7 是“气候类型图”和“风向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 、 、 。
2)C、D同为30º—40º 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考点4:根据描述的区域自然特征判读(如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自然景观特征)如油橄榄、无花果、柑橘等的分布区基本上属于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马尾松、茶树、红壤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代表;单峰驼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双峰驼是温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巩固练习】1.右图是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a属于 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2)b属于 气候,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3)c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4)d属于 气候,世界上流经这种气候类型区域的大河是 2.下图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 。
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高考链接】2014年高考地理真题(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问题1.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2.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3. 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补充练习】1.熟悉下列图形,并指出气候类型 图1 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