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搜索教案“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3、课时:1课时二、 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三、 教材分析《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时恐龙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本课是围绕“参观恐龙展——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保护过程,初步了解恐龙化石的价值,并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探究恐龙奥秘和了解研究化石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的知识重点是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难点是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在本节课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情境导入法,即充分利用师生课前搜集、准备的与本课有关的图、文、声、影等材料,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利用形象直观的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突破教学目标:首先通过百度搜索,查阅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科学知识: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2、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恐龙、恐龙化石、化石模型的材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对恐龙及恐龙化石的认识,以便准确的把握教材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2、形象图:恐龙的部分挂图3、视频:《带你重回恐龙时代》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百度视频】【百度视频】学生准备:1、 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初步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百度图片】恐龙图片五、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涉及恐龙的相关知识,学生平时接触的太少,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比较较零乱,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学法:本课适合使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够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
六、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带你重回恐龙时代》的视频百度视频】UxMDg0NDg4.html2、看完视频之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刚才介绍的是谁吗那恐龙这种动物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存在吗?对,在6500万年前,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全部灭绝,至于为什么会灭绝的,这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曾经的霸主板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设计意图:是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去接受任务,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二)、师生互动,自主互助合作探求新知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①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后通过百度搜集到的喜欢的恐龙的资料(体形、食性、特点等),向大家介绍课前推荐学生使用百度来搜索有关恐龙的资料)【百度图片】恐龙图片【百度图片】各种恐龙图片②学生介绍完毕,教师再把收集的恐龙图片和资料介绍给同学们百度百科】恐龙简介 【百度百科】三角龙【百度百科】梁龙【百度百科】翼手龙【百度百科】霸王龙【百度百科】棱背龙这一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③刚才我们展示的恐龙图片中的恐龙,都是真的吗?大家猜测一下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百度视频】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百度百科】恐龙的灭绝猜想④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么这些模型、图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⑤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模拟都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2、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①教师展示恐龙的化石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恐龙的化石有个比较感性的认识百度图片】恐龙的化石【百度图片】恐龙的化石②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化石的知识?学生交流讨论③交流汇报完成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化石的相关知识百度百科】恐龙化石资料【百度知道】第一块恐龙的化石http://zhidao.bai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化石并把它还原成恐龙骨架的呢?挖掘:搬运:清理:拼装:3、强化认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化石寻找相对应的恐龙①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科学家?(生答:想)恐龙化石还原成骨架以后,就要找出它们属于哪种恐龙,现在同学们就为下面的这几具恐龙骨架找出相应的恐龙吧②出示五幅恐龙化石马精神 梁龙 三角龙 剑龙 长颈龙 似鸡龙【百度图片】梁龙图片【百度图片】三角龙图片http?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4%B8%89%E8%A7%92%E9%BE%99%E5%9B%BE%E7%89%87&ie=utf-8&in=18751&cl=2&lm=-1&st=-1&pn=5&rn=1&di=100368944400&ln=1922&fr=&fm=result&fmq=1332164195609_R_D&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百度图片】剑龙图片http://image.be=utf-8&in=25175&cl=2&lm=-1&st=-1&pn=5&rn=1&di=50642205050&ln=1988&fr=&fm=detail&fmq=1332164292265_R_D&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jit=#pn5&-1&di50642205050&objURLhttp%3A%2F%2F%2Fkonglong%2Fuploadfile%2Fbmp%2F2007-7%2F200771172616579.bmp&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pxx_z%26e3B313y_z%26e3BvgAzdH3Fh5g2s5g2AzdH3F6jw1gjof_z%26e3Bwfr%3Fgjoft1%3Dd9b&W252&H148&T9269&S108&TPbmp【百度图片】长颈龙图片【百度图片】似鸡龙图片httpm=result&fmq【百度图片】 梁龙化石图片=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A2%81%E9%BE%99%E5%8C%96%E7%9F%B3%E5%9B%BE%E7%89%87&ie=utf-8&in=1370&cl=2&lm=-1&st=-1&pn=1&rn=1&di=250371398550&ln=1994&fr=&fm=index&fmq=1366285083265_R&ic=0&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jit=#pn1&-1&di250371398550&objURLhttp%3A%2F%2F61.129.89.199%3A8088%2Fimg%2F200907%2F25%2F7%2F1089247981789110536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jwfp1wy_z%26e3Bv54AzdH3Fjwfp1wyAzdH3FamgjofAzdH3Ff5vtjpyAzdH3FfAzdH3Fdaala0dcAzdH3F78w9cnn8dl_z%26e3Bip4s&W500&H289&T8150&S42&TPjpg【百度图片】三角龙化石图片【百度图片】剑龙化石图片【百度图片】长颈龙化石图片【百度图片】似鸡龙化石图片n_z%26e3Bv54AzdH3F3wvhtj_vit4AzdH3Fks52AzdH3FfpwptvAzdH3F08da00daalbnab9d88m9mAzdH3F&W480&H360&T10531&S72&TPjpg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科学素养训练出示一张我们潍坊诸城的鸭嘴龙图片,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用笔在纸上粗略描绘出鸭嘴龙内部的骨骼结构猜想图百度图片】鸭嘴龙图片教师利用百度图片搜索,找到鸭嘴龙的骨骼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百度图片】鸭嘴龙化石图片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五)、拓展与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利用本节学习的内容和课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办一期“恐龙知识板报”推荐网站:科普博览网:中华恐龙园: 化石网——恐龙网 板书设计1、 消失了的恐龙恐龙恐龙化石的发现与骨架还原寻找对应的化石模型七、课 后 反 思学生对于恐龙的世界并非是一无所知的,此环节设计以学生对恐龙已有的零星认识为基础,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知识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开课时,我百度上搜索了学生感兴趣一些关于恐龙视频资料,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就能把学生推向了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2、利用多媒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对恐龙的认识,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得以完善得以系统化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网络的搜索能力及电脑的应用能力恐龙头骨化石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锐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组交流,从而来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型和食性通过百度搜索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种类恐龙的形态特征来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特点科学课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本领在课后继续研究,让他们对“科学探究”始终抱有热情才是我们科学教育的真实目的,但对学生的课外研究不能只提要求不加指导,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的课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