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孩子学会等待(邵庚琴).doc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1KB
约4页
文档ID:555579821
让孩子学会等待(邵庚琴).doc_第1页
1/4

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兴化市昭阳湖幼儿园    邵庚琴【摘要】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家长及教师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关键词】忍耐力 等待 耐性 特质 家庭教育【案例】毛毛今年3岁,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但缺乏耐性过生日吃蛋糕时,面前的蛋糕还没吃完,他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巧克力;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毛毛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做手工时,毛毛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便轻易放弃;……如此种种,3岁的毛毛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急性子”,遇事没有一点耐心一、 分 析孩子年龄小,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果孩子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再如: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长辈采取的是一种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什么都会满足孩子,使孩子无形中形成“急性子”,没有一点耐心。

其实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当孩子面对失败、被人拒绝时,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教会孩子耐心等待与锲而不舍地努力,让孩子在等待中充满希望二、 对策与效果(一) 刻意让孩子等待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以上案例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二) 暂时转移注意力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三) 默契沟通的技巧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四) 身教示范父母以身作则,这是成功家教的根本在孩子面前,遇事时父母首先要表现出自信心,特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应如此家长对孩子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赶上其他同学,以自己的信任激发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遇事总感到“我能行!”总而言之,自信心本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就有信心,自己动手做这做那如果家长在教育中让孩子去尝试成功,学会等待,自己加以期望和身教示范,那我们的孩子离成功之路是不会遥远的参考文献:程 艳 幼儿心理健康的类型及矫治方法 教育导刊(下半月),1999(6) 冯江平编著 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娇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杨贤君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0(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