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四心” 直面“作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与生的对接,首先在“心”;教与学的对接,不仅在课堂,更体现在有文无声的“作业”上直面作业,正确的面对作业,恰当合情的批改,能体现一个合格、优秀教师的修养、素质,也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状况,更能贯彻新课标中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直面作业,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是教学质量的根与果作业,是师生性情的反映,能力差异的体现,也是一面镜子,能照出生,也能照出师;同理,也是一把“双刃剑”,互利互伤如何处理好这一相辅又相克的结合体——作业呢?根据20多年的一线教学体会,我认为首先是个“心态”问题,应满怀“四心”,直面作业,凝聚信心,才能巧结硕果一、爱心是直面作业的动力源泉自从有了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如此神奇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爱心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公平的、公正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对待学生的作业,特别是学困生,写一个忠恳的评语,一次有意的作业表扬,发作业时的体态语,本子上写一个潇洒的名字,当面抚平作业本的卷角,装订散页的作业本等等都能传递爱心,都会写在“物”上,铭在“心”上其实作业也是学生一笔一画的劳动果实,同样需要尊重,用心呵护。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曾记得班上一名手有残疾的学生,书写差,自然写不上,自身信心不足,学生看不起,这样的作业当然差之又差那天我有意叫到跟前,边问边改,又是涂,又是添……最后忽闪一念,当众让学生来认识、理解、帮扶他,同学们情绪高涨,那个学生竟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也许这与一贯的不平等“优待”不同的缘故吧!但这更应是“爱心”——理解、尊重——宽容、帮扶——平台上的一个激动的心灵交流啊!二、细心是直面作业的基石、前提细心是发现的前提没有发现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常说:“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教育是大事,质量是“大处”,而这“小处”作业也是细心的花结出的“果实”吧!面对作业,需细心的批阅,细心的观察,发现作业中的点滴进步,细微变化,满怀爱心的一点帮助,真诚的一声赞许,就那么多一笔“红线”,学生的心灵也许就颤动、成功奇迹就会创造记得我曾面对一位“马虎大王”,平时细心批阅,但效果不佳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说:“×××,你的作业中有五处细节错误,给你十分钟,你要独立发现该生不好意思地找了十分钟,问题找出了,还多了二处;可这十分钟他面红耳赤,我却避而不谈,高兴地说:“你真行啊!还多找了二处,原来也挺细心的啊!……”——细心也是双向的,是需要发现、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虽然劳心劳力、伤身伤情,但能获得师生的认可,获得成功,也是质量提高的切入点常讲的养成教育、习惯教育,也离不开细心作业也是成绩、效益产品,试想一个学生忽然发现老师对他的“别有细心”的作业经常熟视无睹,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三、耐心是直面作业时师生的纽带教师面对的学生,天真活泼、调皮伶俐、自控性差、随意性强,表现在作业上是个性化多面对这样的作业,需要耐心去破“劣”、攻“缺”,要用一定的时间,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面对这样的作业,耐心的讲解,学优生会拔高,优化解法,一题多解;类化知识点,触类旁通;悉心点拨,多讲几句,多划几个符号,多一些感情交流,下次会更有信心,书写更好,养成好习惯,也许会带动一大片呢!耐心送给学困生,那作用更不可估量,因材讲解、批阅,面对面,产生心灵共鸣,那将使“草书”成“楷书”,“缺胳膊少腿的字、式”会销声匿迹,“站立不稳、胡拉乱用的理解”会归正、入渠,“更正液”派不上用场……耐心送给特长生,他们也会不以特长自居、自傲,正确面对作业,“日常作业”与“特长”同步发展耐心联结师生心灵,如果没有了耐心,少那么一点师生的心灵摩擦,也许会失去师生共同驶向成功彼岸那“决定性的一步”,失去成功的喜悦、心灵的共鸣。
耐心是直面作业时思维过程中的又一次次接轨,又一次次理解,以一次次巩固,是心灵交融中时间上的多一秒延续四、诚心是直面作业的关键爱是以诚为前提的,诚心是金,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是可塑的,特别是学困生转化、残疾生帮扶,尤以作业作为交流平台,面对面以心换心,以诚为本,坦诚鼓励,以热“诚”之心化解学困生长期压抑形成的自卑、无信心、对人事无热情这时,诚心是重点,是开启尘封心灵的钥匙,作业是“红线”,迈出的关键一步心心交流,纠正思想偏颇,激趣励志,扬优克缺,从作业中起步,从“诚心”中闪出思维火花,让在作业中表演,批阅中多肯定、多鼓励、树威信、找自信,才能达到“诚则信,信则果记得我曾力排众议,让一个书写平平的学生办墙板、唱主角,展示他们的作业,结果呢——胜出昔日优生事后师、生、家长都有诸多感慨这是诚心赢得学生,真诚唤回“能干”,启迪了心灵,赢得一片灿烂光明之天总之,“四心”唤人,“四心”育人,塑造人,激励人,凝聚人,是教学的基石,作业是教学的又一大载体,反馈教与学,透视师与生的心灵素质,是一面光芒四射的“情镜”,成功的直面作业,紧扣教学规律,深析学情,因材施教,多建“个案”,巧妙纠错,艺术拔高,大胆创新,灵活多样,持之以恒,会有佳绩,这不失为事半功倍的途径。